陈 佩,田启利,万苗苗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提升,旅游产业也飞速发展起来,酒店产业的规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行业迫切需要大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旅游行业快速的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对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所以涉及到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复杂,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发文强调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要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必行之事。本文阐述了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以及构建的方法,为能够有效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指导,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对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专业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
酒店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掌握了行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就必须迎合行业的这种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囊括的学科体系比较复杂,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不必过于深入,学生了解掌握即可,一般无需深入钻研。教师既是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者,又是本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示范者,所以教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要注意避免陷入传统学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味挖掘理论知识的深度,反而轻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轻视了服务理念和技能、轻视了多样性教学方法。为此,就必须广泛深入的开展调研工作,准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现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培养要求,以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此为依据,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专业竞争的核心指标,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目标是密切相连的。只有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严格按照此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依据的是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它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循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岗位核心技能为关键点,以用人单位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要求为导向,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核指标。
根据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定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目标。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在解决教学监控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专职的校内专业教师监控与兼职校外企业指导监控并重、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1、专业教学方面的质量监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和院系对专业教学过程的管理密不可分,因此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观测目标之一就是学校、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该部分监控体系主要观测目标包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否适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否兼顾学生及行业的长短期发展需求、教学资源的配备是否充分、师资结构的配置是否得当、教学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等等。
2、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构建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该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何种授课模式、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实习或实践计划及基地建设和使用情况等。需要注意的是对纯理论课程、理论+实践课程、纯实践课程这三类性质不同的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应该有差异。
3、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必须构建面向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师德修养、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相关文件和资源的准备方面、教改项目的申报和参与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当是一个过程评价,而非仅是一个短期行为。学生的评议,包括每学期末的学习该课程学生做出的学期评价和毕业生对本专业每位教师从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及学业指导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价。
4、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如何,归根到底要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因此,必须构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察: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二是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及技能掌握程度的自我评定、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评价等;三是学生互评,主要是学生之间对彼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互助性的评价;四是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技能、工作态度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及全社会对培养的学生的综合印象或评价。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想要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构建系统化、高效化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种质量监控的模式必须是可辐射全教学过程的、所涉及人员全员参与的、监控结果可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进行整改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组建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成立校级、院级教学质量委员会,协调相关部门、各教学单位,分别承担执行、监控以及督导等监控体系任务。此外,还可通过配合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以及用人单位对接收的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形成内、外,上、下,双层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协调机制。
2、制定完善的制度与规范。要保障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就必须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规范,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的监控中,能作为遵循的依照并坚决执行。
3、提供充足运行经费。要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转,就必须设置充足的项目经费予以保证。
因为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必然会时常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持续进行研究并解决,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也应该保持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要教育管理者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对行业、社会的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障为核心指标,以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尊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充分调研,建立专门项目,设置充足的经费,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全面调动教师、管理人员、督导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重点监控,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由此提高社会、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共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