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2020-12-19 23:01刘俊富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支部党员基层

刘俊富

(西安工程大学 党委组织部, 陕西 西安 710600)

一、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剖析基层党支部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西安工程大学下属学院党委及基层党支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会、个别访谈及根据平时掌握情况等方式进行,并分类进行了综合汇总。

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组织设置不完善。总体来看,基层党组织设置比较合理,作用发挥明显。但调研中仍然发现还有个别党支部没有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完善设置,如有的支部由于党员人数较多,个别支部人数超过50人以上。毕业生党员在实习期间,学院与实习单位没有成立联合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导致毕业生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落实不到位。

2.工作机制不健全。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试行) 》明确规定:党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课教育一般每季度要开展1次,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同时,要求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调查中发现,有的支部没有按照条例要求认真落实,有的支部还存在着以日常业务工作会议代替支部会议的情况,以支部会议代替党员大会。虽然有的支部能够严格按照党支部工作机制落实有关要求,但重形式、轻内容,重痕迹、轻实绩现象明显,效果不是很好,没有真正落实。

3.教育管理不规范。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规定,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引领示范。2014年中组部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18年中组部又制定了《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调查中发现,党员教育管理没有结合专业实际,党员学习教育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大部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没有创新,走过场,党员教育管理不细、不深、不严。个别支部有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现象,教育管理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强。

三、对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支部的刚性原则把握不准。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数都是从事教学、管理一线的专职老师兼任,日常工作中,重教学重行政轻党建的模糊认识已然存在。 尤其是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变革和组织需要,他们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的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制定和完善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试行) 》等一系列制度法规,学校党委组织部也为基层党委下发相关文件和书目,但有的基层组织没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2.对支部的工作重点领悟不透。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第一责任人”,首要问题要明确党建工作“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责任到位,工作才有创新,推进才能全面。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党支部工作之所以业绩平平,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守旧、开拓精神不够,有的支部书记对“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要求认识模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对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党员是基层支部建设的主体,是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重要骨干。基层党支部是主心骨,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何严格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是新时代赋予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当前,在一些基层支部中,之所以出现组织工作不规范、学习教育不落实、党员管理不严格,根本原因在于对党员教育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约束机制,没有形成“拳头效应”和“示范效应”。加之有的支部建设内容多、形式少,个别党员自我要求不严,影响了支部建设的整体质量。

4.对支部的保障措施跟进不够。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核心问题存在“三难”:一是支部书记配备难。因大多数高校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他们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党建,没有岗位津贴和行政职务,加之工作精力有限,履职尽责热情不高。二是支部阵地保障难。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有的支部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阵地,影响了支部活动的开展。三是制度措施实施难。有的基层组织在落实工作方面往往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打了折扣,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措施。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1.明确支部建设的标准和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带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和重点,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建重点任务等内容,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2.标准化夯实基础规范化提升质量。一要强化党支部政治建设功能。结合我校教学任务、科研团队、党员结构等情况,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扩大基层党支部覆盖面,使基层支部设置更加合理、科学规范。二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要发挥“两个带头”作用,切实把讲政治、重品行、作风好、纪律严的骨干,选拔到支部重要岗位上来,有效发挥支部“领头羊”的引领示范作用。三要重视夯实基层支部建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标准化夯实基础,引领支部建设规范化,以规范化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质量,形成善抓重点、善抓关键的良好发展趋势,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规范支部运行的模式和程序。基层党支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就必须把握大事、着眼全局、主动服务。要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载体、突出重点、规范日常党支部运行程序。一要坚持学习制度。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坚持学习变成行为习惯、思想自觉和日常规矩。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切实筑牢师生思想底线,二要严格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议,把党课教育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落到实处。三要落实主题党日活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创业就业等工作凝心聚力,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要强化党员自我教育管理。要增强党员自我约束和管控能力,加强对党员八小时以外自我支配时间节点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他们遵章守纪,争做文明使者和合格公民,自觉做到内树标杆、外树形象。二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相互监管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党员监督管理体系,使之成为基层支部做好党员干部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三要建立党建新媒体平台。以高效便捷管用的方式,经常推送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信息,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保持高尚的思想情操,勤奋敬业,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5.完善支部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支部考核奖惩措施。推动季度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使考核评价成为常态。二要严格落实支部日常工作制度。坚持月点评、季通报、年终考核和述职述责报告制度,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年终给予奖励,对工作考核一般、平时完成任务不突出或“星级评定”不达标的要给予通报,限期整改。三要以“六个是否”为为基本考核标尺。围绕党员是否牢记入党誓词,是否自觉遵守党纪党规,是否熟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按月足额缴纳党费,是否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是否按规定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内容建立考核体系和机制,并形成“奖、评、学、帮”的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支部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支部联建润“甘泉”
党员之家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