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线上教育对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变革

2020-12-19 23:01成秀英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疫情评价

成秀英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2020年春,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线上教学全面启动,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在线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不同方式开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风口与趋势。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并平稳实施,得益于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远程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疫情时期,远程教育已不再是仅仅限于成人远程业余学习,它为所有需要在线学习的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便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更好的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快速发展面向所有社会成员、适合性强、开放灵活的、与信息社会和教育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远程教育体系是当前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的价值优势及特点

这次大范围、大规模在线教学在国内外均无先例,时空分离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抵御了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还将给中国教育变革留下新的基因,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提升了各界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育变革的多面性、深刻性。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必将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在线教育与面授教育有本质区别,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从课堂教学到在线教育,其发展不是同赛道上的加速,而是不同赛道上的变革,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教育改革。这是一次现代教育的历史性、系统性变革。大范围疫情的突发,客观上加速了学校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也促进社会对在线教育的重新认知,引发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推动了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进一步走向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2.教育投入的有效性、节约性。在线教育可以高效集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在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因为不受时空限制,在线教育服务可以节约教育成本,遍及所有区域,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进行交流学习。这无疑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这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最大不同。

3.教学方式的协作性、互动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格雷格.帕帕佐普格斯在谈到网络化时代大学教育时说:“大学的任务更多在于创造学习环境,其系科的实力则是次要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讲课,更需要的在各学习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式教学。”“这更像‘走动式教学’,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说是‘指导式’的教学”。远程教育尤其强调教师的这种“指导式”、交互式的活动,特别是网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时,及时诊断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难度,改进指导方法,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同学之间,同学与专家之间,同学与异校甚至异地之间能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商讨会话、交流沟通,实现多层面的协作互动。

4.教育机会与对象的公平性、广泛性。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终端应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为社会、社区、企业等不同组织提供学习服务;结合适当的国家资历框架和成果认证机制,可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无缝衔接,构筑适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和立交桥。

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线,基于网络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新型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系统各要素的重组,转换了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形成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二、改革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是当前最重要、最便捷的学习途径。要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教育设施设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更关键的还在于重建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所谓教师主导,就是说教师起着主要的、引导性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课程的选择、日常学习的沟通与答疑解惑上,还表现在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检查等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这需要众多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同时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智慧与能力。所谓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这表现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完成各种作业,同时还能自主进行拓展学习。这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是难以实现的,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还需要家庭的有效监督。

因此,为改进现阶段的在线教学,提升远程教育质量,既要进一步激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形成各方的合力,建立及时沟通与交流的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重建师生关系,最终降低疫情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在后疫情及疫情后时代,应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远程教育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1.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个性化学习。在线教育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学生将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开展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在线教育教与学方式,扩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伴随性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分析,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实时评价,从而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只有结果性评价的问题,实现精准及时的学习干预。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赋能,可以有效改变教与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服务系统对学生活动的记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建议,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和爱好,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和个性化学习活动,达成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坚决避免疫情过后恢复如常、一切照旧的情况,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推进混合教学,使在线教学常态化,以此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2.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自觉开展线上教学及混合式教学。突发性的疫情,仓促上阵的在线教学,让不少老师“慌了神”,也让在传统课堂上经验丰富的教师感到紧张和不适应。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操作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技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和促进专业发展的素养。要把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3.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现代教育模式,将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更重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推行跨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支撑手段,支持形成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与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

4.推动教育评价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助力克服传统教育评价难以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收集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单一化、片段化的问题,将情感、态度、心理等非知识类数据纳入评价体系,使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智能终端能够更加方便实现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将从模糊走向精准、从结果性转向过程性,大数据支持对个体成长的纵向追踪,有利于记录学生的学业和身心成长轨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促进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全体系、全流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专业性、服务的精准性,推动学校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使师生能够享受贴心和便捷的教育服务,可有效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触发教师角色的快速转变,大批教师将从重复性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教学场景中,教育技术将可以承担更多知识传授方面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心理干预、人格塑造等方面。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在线教学虽然没有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直接交流,却增加了师生间点对点的互联互动,这些转变有效解决了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即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到互动式的“双声道”甚至 “多声道”转变。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过去注重教师“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转变。

猜你喜欢
个性化疫情评价
战疫情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