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12-19 15:25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商水分校翟二华
河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赤霉病病菌田间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商水分校 翟二华

商水县黄寨镇政府 焦军伟

小麦在商水县常年种植面积为8 万hm2,小麦赤霉病是制约商水县小麦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笔者就商水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如下:

一、症状

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遭受赤霉病的危害。小麦苗期受到赤霉病感染是由于种子带菌或土壤带菌侵染所致,带菌麦苗轻者苗黄、苗瘦,重者干枯死亡。在小麦生长中期,若小麦的基部和茎部受到赤霉病菌的侵染可使小麦基部和茎部变褐腐烂,并可见红色霉层,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穗腐是小麦赤霉病表现最为严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秕籽等症状,外观直视可见小麦穗成半截穗状。

二、危害

(一)小麦籽粒受到危害

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60%,更甚者可达绝收,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受害小麦的籽粒变瘦干秕,腐烂变质,赤霉病菌分泌的毒素可使小麦变成毒麦,病籽率>4%的小麦无法出售,严重影响小麦的商品品质,染病小麦储藏4年依然能保持毒性。

(二)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可产生多种真菌毒素,人们食用病麦后会产生中毒,出现恶心、腹泻、眩晕、发烧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大出血,降低人类的生育能力和免疫能力。

(三)牲畜健康受到危害

赤霉病菌超标的小麦加工成饲料后,牲畜一旦食用会出现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站立不稳、呕吐、身体逐渐消瘦及流产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死亡。动物食用后毒素还能传递到动物的肉、蛋、奶中,给下一级的食用者带来危害。

三、传播途径

(一)种子带菌传播

一些良种繁育基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把流行和发生过小麦赤霉病的小麦经过加工做成小麦种子,这样种子带有大量的赤霉病病菌,会在播种季节传播到田间,给小麦赤霉病的蔓延发生奠定基础。

(二)土壤带菌传播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力度的加大,发生过赤霉病的小麦植株病残体被还田,这样田间隐藏了大量的病菌,翌年春天,随着温度回升,一旦发生条件合适,便会引起赤霉病的流行和发生。

四、发生条件

(一)足够的菌源量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前提是小麦田间具有足够的菌源量,病菌基数较大田块,小麦植株携带大量的赤霉病镰刀菌孢子,为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具备了必要条件。

(二)适宜的温度

当气温在15 ℃时,赤霉病病菌开始侵入植株,随着温度的增高,侵入速度加快,当气温达到25 ℃时,赤霉病侵入达到最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商水县小麦出穗扬花前期,正是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温度。

(三)适宜的湿度

当田间湿度≥85%时,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具备了条件,在出穗扬花期若遇连续2~4 d 阴雨天气,或田间湿度较大,且温度适宜,有利于病情的发生与蔓延。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培训

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让农技人员熟练掌握小麦赤霉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广大小麦种植户的专业知识培训,让种植户充分了解小麦赤霉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生条件、最佳防治时间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二)资金支持

充分利用好国家惠农政策统防统治项目资金,做好统筹规划,早动手早安排早实施,把项目资金用到刀刃上,及时有效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社会化服务,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物理防治

对流行和发生过小麦赤霉病的麦田,在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要打捆收集运出田地,减少秸秆还田数量,麦田沟边的杂草要清除干净,减少病菌田间基数。发生过小麦赤霉病的种子基地,所生产的小麦不能作为种子使用,不能把带菌种子流入市场,避免小麦种子带菌传播。

(四)药剂防治

在4 月中旬末下旬初,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小麦齐穗扬花前期,进行药剂喷洒。若遇2 天以上阴雨天气,间隔5~7 d 后再喷药1 次,避免赤霉病流行发生。每667 m2可用25%氰烯菌酯100 g,或12.5%烯唑醇25~30 g,或25%戊唑醇15~20 g,或50%多菌灵胶悬剂100~150 mL,对水30 kg 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

猜你喜欢
赤霉病病菌田间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