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汤旺河南山铜、铅—锌矿点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评价

2020-12-19 13:55:37谢连鹏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脉岩消光斜长石

谢连鹏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三队,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1 区域地质背景

汤旺河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市东北部,以低山地形为主;地质属于小兴安岭褶皱的边缘,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铜、铅-锌矿点位于汤旺河区南山,主要表现为沿断裂和节理裂隙分布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组成的多金属硫化物脉。区域内地层出露零星,主要以岩浆岩出露,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燕山期脉岩发育,主要为花岗细晶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等。矿体形成受构造和脉岩影响密切,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控矿构造和动力条件。

1.1 侵入岩

区域上出露侵入岩以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为主,岩性较单一。赋矿岩体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J1ηγ)。

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J1ηγ):

岩石多呈灰白—黄白色,粗中粒花岗结构,由于受构造作用较强烈,岩石具碎裂构造、片麻状构造。似斑晶钾长石呈肉红色,较自形板状,大小一般10mm~15mm,个别可达25mm,约占5%左右。基质具中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粒度一般在4mm~8mm。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他形粒状为主,含量35%±;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状,少见他形粒状,含量30%±;石英,他形粒状,裂纹发育,晶体内包嵌有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含量30~35%;黑云母,片状,含量5%±。

区域上该期次二长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矿体多赋存在该岩体与脉岩的接触带边部或岩体的节理裂隙中。

1.2 脉岩

区域上脉岩种类较多,因受区内构造控制,一般均为北东向或北西向。主要分布在晚三叠-早侏罗世侵入岩中。

1.2.1 辉绿岩脉

岩石在区内主要分布于汤旺河断裂两测派生的次级断裂中,一般均为北东向或北西向成群出现,其主要岩石矿物学特征如下:

岩石具变余斑状结构,基质具变余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阳起石、黑云母、绿泥石和绿帘石。岩石蚀变强,出现大量的阳起石和黝帘石等蚀变矿物,但原岩结构特点基本可识别。

斜长石:约占矿物总量的50%。其中约5%呈斑晶产出,最大斑晶为1mm×0.3mm,其余均呈自形-半自形微晶板状,长度小于0.3mm,呈三角形格架分布,其内充填暗色矿物,构成变余辉绿结构。正低突起,斜消光,干涉色多为一级灰白,二轴晶,负光性,聚片双晶发育,可见环带结构,钠黝帘石化强。

暗色矿物约占矿物总量的50%,主要成分为阳起石和黑云母,含部分绿泥石和绿帘石。它们多呈充填状分布于微晶斜长石构成的三角格架中,部分微晶状阳起石集合体呈现一定的外形(交代假象),应为辉石等暗色矿物蚀变的产物。

阳起石:约占矿物总量的25-30%,多为柱状或微晶针状,蓝绿-浅黄绿色多色性,可见具有两组完全解理的菱形横切面,正中突起,干涉色多为一黄,柱面斜消光,消光角多小于15°,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大。

黑云母:约占矿物总量的10-15%,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具特征褐绿-浅黄绿色多色性,正吸收,干涉色较高而鲜艳,平行消光。

绿帘石和绿泥石:两者约占矿物总量的5-7%,前者为细粒-微晶状,光性清楚,正高突起,绿色-浅黄绿色多色性,干涉色高且分布不均匀。后者为片状,绿色-浅黄绿色多色性明显,正低突起,解理发育,紫丁香色异常干涉色明显,平行消光,负延性。

1.2.2 闪长玢岩脉

岩石分布较局限,仅见于较老的花岗岩,多受控于区域构造,但其展布方向不稳定。其岩石特征如下:

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约占岩石整体的20%,斑晶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黑云母,含部分角闪石、正长石和石英。

斜长石斑晶:约占岩石总体的13-15%。自形-半自形板状,最大晶体为3mm×1.5mm。正低突起,斜消光,干涉色多为一级灰白,二轴晶,负光性,聚片双晶清楚,个别可见环带结构,钠黝帘石化较强。

黑云母斑晶:约占岩石总体的2-3%,多具绿泥石化,残留黑云母光性清楚,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具特征褐绿-浅黄绿色多色性,正吸收,干涉色较高而鲜艳,平行消光。

角闪石斑晶:约占岩石总体的1%。半自形柱状,长度小于1.5mm,绿色-浅黄绿色多色性,正中突起,柱面一组完全解理清楚,干涉色为一级黄,柱面斜消光,消光角小于15°。

正长石斑晶:约占岩石总体的2-3%,分布不均匀,半自形板状或它形粒状,最大板状晶体为4mm×1mm。负低突起,干涉色多为一级灰,二轴晶,负光性,卡氏双晶清楚。

石英斑晶:约占岩石总体的1%。它形粒状,无色透明,表面干净,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一级黄白,一轴晶,正光性。

基质约占岩石总体的80%,微粒结构,微晶板状斜长石含量高,石英含量大于5%,此外可见微晶黑云母和蚀变矿物绿帘石、黝帘石和绿泥石等。

1.2.3 花岗细晶岩脉

岩石在各期花岗岩中均较发育。但规模不大,局部集中产出,最宽约10米,花本区的火山岩中偶有发育,多受控于区域构造,但其展布方向不稳定,但多以北东向为主。其岩性特征如下:

蚀变花岗细晶岩岩石均为长英质细晶组成:斜长石28%±、微斜长石35%±,石英23%±、黑云母2%±、白云母2%±,绿帘石4%,磁铁矿1%,其它副矿物少量。斜长石:半自形-它形粒状,钠长双晶,绢支母化0.2mm~1mm。钾长石:他形粒状,填隙分布,格子状双晶,裂纹构造,条纹构造,0.2mm~10.6mm。石英:他形粒状,波状消光,0.2mm~0.6mm。黑云母:片状,绿泥石化,析出铁质,片长0.1mm~10.2mm。岩石所见的蚀变类型为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

1.3 构造背景及控矿构造

1.3.1 区域构造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端,汤旺河-关松镇隆起区。据韩振新等研究,该区域经历了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阶段(古生代)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中生代-新生代)两个大的构造发展阶段。早中生代受古亚洲洋岩石圈板块俯冲及后续岩石圈拆沉效应,引起测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基性、中酸性-酸性岩浆的侵入。这期岩浆的侵入是古生代构造的延续,表明了古亚洲洋封闭后造山期后的岩浆活动,从而拉开了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序幕。燕山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持续俯冲作用,产生NNW—SSE向挤压作用,发生测区脆性断裂事件,并伴有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燕山晚期各种岩脉的侵位。

1.3.2 控矿构造

矿点构造上位于汤旺河断裂旁侧,断裂分叉转折端。区内汤旺河断裂呈SN走向,在汤旺河区分叉,形成帚状构造,同时由于汤旺河分叉造成汤旺河区断陷盆地。汤旺河断裂是区域性深大断裂,在其旁侧发育有工业矿床和一系列矿点,是区域上重要的导矿构造。NE向的断裂构造中,都发育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组成的多金属硫化物,但断裂构造宽度较小,连续性较差。此外,多金属硫化物脉沿一些张性的节理裂隙发育,这些节理裂隙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1.4 地球化学特征

1.4.1 单元素异常特征

(1)Cu。区内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呈圆状、椭圆状,连续性差,分布于石林公园南山。南山Cu元素异常区大面积出露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中。Cu-08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浓集中心较明显,具有异常中带,峰值为83.25×10-6,平均值为49.63×10-6,衬度为7.34,该异常与燕山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

(2)Pb。铅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较发育,整体上呈NE-SW向带状展布,呈不规则状,发育中带,连续性差,Pb-28峰值为138.8×10-6,平均值为61.48×10-6,衬度为2.30,Pb元素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T3J1ηγ)中,Pb元素高值区受断裂和脉岩控制明显,如Pb-15异常位于汤旺河断裂的边部,其中辉长岩脉发育,规模较大的Pb-28、Pb-20异常,也与NW向断裂关系密切。

(3)Zn。锌元素地球异常较弱,呈零星分布,多呈椭圆状,连续性差,峰值为235.6×10-6;Zn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Zn元素高值区受断裂控制明显,其主要异常如Zn-02、Zn-03、Zn-07、Zn-08异常都位于汤旺河断裂的边部,在对Zn-07异常查证过程中,见到了沿构造裂隙分布的闪锌矿细脉。

1.4.2 组合异常特征

南山铜、铅-锌矿点主要位于组合异常HS-24内,其特征叙述如下:HS−24号异常整体呈圆形展布,元素组合为Au-43、Ag-08、Pb-40、Cu-08、Bi-18,Au、Ag具有异常中带,Pb、Cu、Bi均是异常浓集外带,Au最高值4.99×10-9,平均值3.2×10-9;Ag最高值0.38×10-6,平均值0.2×10-6;Pb最高值62.38×10-6,平均值49.19×10-6;Cu最高值39.09×10-6,平均值33.03×10-6,Au、Ag、Pb、Cu、Bi异常套合较好。

2 矿化蚀变特征

2.1 围岩蚀变

二长花岗岩发生强烈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硅化:石英多呈自形-半自形板状,常见类似简单双晶的消光现象,横切面可见边界平直的五边形,具硅化石英特征。在石英晶体中心,可见类似长石的残留物质,表面脏,但其轴性已转变为一轴晶。

绿泥石化:黑云母绿泥石化,个别残留黑云母为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带绿色调的多色性,正吸收,干涉色多见一级黄,平行消光。绿泥石为片状,绿色-浅黄绿色多色性,正低突起,解理发育,紫丁香色异常干涉色明显,平行消光,负延性。

绢云母化:斜长石绢云母化,蚀变矿物绢云母集合体常呈斜长石板状晶形,部分绢云母集合体为浑圆状,极个别可见残留聚片双晶。

2.2 金属矿物特征

该矿点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

黄铜矿主要产出于汤旺河南山采石场的东部,野外肉眼观察可见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构造裂隙及两侧围岩中,室内光片观察发现其中发育有辉钼矿。在石英大脉中,团块状的方铅矿更发育;在采石场南侧一断裂裂隙中,见一以闪锌矿为主的硫化物细脉。

光片镜下方铅矿呈纯白色,均质性,表面光滑,平均颗粒直径为0.01mm。呈乳滴状出现在闪锌矿中。闪锌矿,镜下呈灰色,内反射为红褐色,均质性,表面有条纹,局部有孔洞,平均颗粒直径0.2 mm。呈不规则状及脉状出现。黄铁矿,镜下呈黄白色,均质性,表面光滑,小颗粒直径平均0.05mm,大颗粒直径平均0.4mm。呈骸晶、不规则状和脉状出现,分布在闪锌矿内部及边缘。辉钼矿,镜下呈灰白色,反射率大于黝铜矿小于方铅矿,非均质性,微有双反射,平均颗粒直径为0.04mm。呈片状分布在闪锌矿边缘。

3 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

(1)矿床成因。该矿点为与燕山晚期中酸性脉岩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化。汤旺河断裂为多期活动断裂,中酸性岩浆沿汤旺河断裂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充填,成矿流体也沿次级断裂构造运移并在脉岩的边部及节理裂隙中沉淀。区域上还未发现类似的典型矿床,对其成矿性的研究不仅对该矿化点的评价,而且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成矿远景评价。该矿化点位于区域性断裂旁侧,导矿、容矿构造配套,燕山晚期脉岩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2万土壤测量圈定的组合异常中,铅、锌、银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发育。在野外观察中,构造及节理裂隙中硫化物富集,化学样品分析品位较高,铜最高值为0.15%、铅最高值为0.76%、锌最高值为0.62%,部分样品达到了工业品位之上,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

猜你喜欢
脉岩消光斜长石
低聚合度消光PVC树脂的研制
中国氯碱(2023年1期)2023-02-22 06:34:34
胶莱盆地东北缘龙口金矿脉岩与金成矿作用浅析
固化促进剂对聚酯/环氧粉末涂料消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灵山沟金矿床中基性脉岩对矿体赋存空间影响研究在探矿中的应用
脉岩在蓬莱东南区金矿探矿中的应用思路探讨
福建政和大药坑金矿床脉岩锆石U-Pb测年及金成矿年龄
黄金(2021年10期)2021-01-27 19:36:58
科科斯脊玄武岩斜长石矿物化学及地质意义
海洋学报(2020年7期)2020-08-06 09:29:16
西南印度洋中脊63.9°E斜长石超斑状玄武岩对超慢速扩张洋脊岩浆过程的指示*
岩石学报(2019年11期)2019-12-02 04:09:10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斜长石溶解能力的研究
测定、花岗岩类岩石中长石成分的分析方法
地球(2016年10期)2016-04-14 2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