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昕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河南省在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精神中蹄疾步稳,在结合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发现问题中制定解决对策,在消灭贫困中帮助贫困户致富。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作出新的部署。目前,河南省共实现582.4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9个贫困县摘帽,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3 年年底的8.79%下降到2018 年年底的1.21%。目前,河南省还有14个国定贫困县、1221 个贫困村、104.3 万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因此,坚持推进脱贫攻坚与巩固脱贫成果“两手抓”,集中解决“难啃的骨头”,聚焦重点、攻克难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客观讲,河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从全面推进阶段进入到集中总攻阶段。因此,只有做到精准扶贫,才能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然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找到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够如期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2020 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近年来,河南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精准扶贫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对扶贫政策缺乏了解、扶贫干部宣传扶贫政策不到位和村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
笔者在一些贫困县、乡、村实际调研时发现,很多贫困户并不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标准,主要原因是受教育水平不高,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自我对照能力不足,甚至有的根本不识字。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贫困户与扶贫干部的双向“精准识别”功能,从而给精准扶贫工作造成阻碍。
扶贫是否精准,关键还是看政策的传递者—扶贫干部。然而,在某些地区,扶贫干部宣传扶贫政策不到位,对贫困户精准识别不到位,利用职权“自定义识别”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扶贫干部自己对扶贫政策、扶贫标准都搞不明白。这些问题是导致精准扶贫不精准的主要因素。
目前,河南省贫困村的具体扶贫工作主要由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领导管理。村干部管理能力的强弱、在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对扶贫政策的落实程度等,都关乎精准扶贫的成效。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的综合治理能力有待增强。
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现阶段,未脱贫的除了极少数老弱病残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外,相当一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源于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在加强农村教育过程中,特别照顾到贫困户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在得到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智志双扶”。
扶贫干部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一靠政策实施,二靠负责态度。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扶贫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其工作状况的监督,做到有错必纠,监管时时到位。
村干部综合能力的强弱、在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是否有凝聚力,是否有战斗力。因此,着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组织对村干部进行思想上、组织上、能力上的培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