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华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产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产科作为医院较为特殊的科室之一,其面对的治疗对象不仅为孕产妇,还有较为脆弱的婴儿。因此,产科护理也具有难度较大、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工作内容繁重的工作特点,如何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也是医护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目标[1]。品管圈活动(QCC),是指由同一科室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业务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小组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自我启发的方法,通过传统、现代的研究工具,对参与的活动进行反思及持续改进。我科采用管圈活动对降低产科住院孕产妇护理风险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孕产妇256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孕产妇1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7.13±8.72)岁,初产妇192例,经产妇64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01±6.42)岁,初产妇93例,经产妇3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其规律、合理的饮食,对孕产妇出现治疗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2.2 观察组
①成立QCC小组:共由科室内7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1名。②组内讨论:全体QCC小组成员对我科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孕产妇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既往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过往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围绕“如何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核心内容进行讨论,每名成员都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归纳。③组织学习:品管圈成员依据之前总结的经验教训,通过传统、现代的研究工具寻找解决的途径,最后归纳成业务学习资料,集中组织学习,确保每名成员均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实施。④制定改进计划:对入院后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进行详细宣教,责任护士将高危风险标示牌置于患者床头显眼位置以便引起所有医护人员的注意。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操作规章,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等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及查看患者。加强组长监督管理,做好QCC小组质量监督,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开展评估会,反馈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及时做好工作调整。
课题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孕产妇对分娩知识完全掌握92例,基本掌握23例,有所掌握5例,未掌握5例,分娩知识总体掌握率为96%(120/125);对照组孕产妇对分娩知识完全掌握45例,基本掌握60例,有所掌握101例,未掌握50例,分娩知识总体掌握率为80.5(206/256),观察组分娩知识总体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孕产妇手圈掉落0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护理病历记录错误2例,治疗巡视不到位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3/125);对照组孕产妇手圈掉落10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护理病历记录错误15例,治疗巡视不到位1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8%(48/256),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科作为医院医疗风险较为严峻的科室,如何提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是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工作重点。品管圈活动可通过分析既往出现的真实问题,找到解决途径并应用于临床。品管圈作为护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是探索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全体成员通过强化学习、有效沟通,利用现代化学习方法,排查安全隐患,优化护理流程,降低产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知晓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