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中风患者的护理及睡眠护理

2020-12-19 10:49:03李媛刘萍陈晓锋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中风

李媛 刘萍 陈晓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3500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中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经验有限。本科收治了1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脑出血患者,现将37 d的积极治疗、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1岁,轮椅入院,因“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余”入院。2019年5月8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表现为持物费力,行走困难,伴头胀痛、呕吐胃内容物(具体不详),当时神志清楚,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二便失禁。家属发现后即将其送往医院,查颅脑CT示“右侧顶叶血肿形成”,完善血管造影提示“上矢状窦非脓性血栓形成”,行“经皮颅内静脉取栓术+置管溶栓术”,术后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5月10日神志不清,5月11日行“左侧侧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传感器探头置入术”,术后予“尿激酶溶栓、制酸、止血”等治疗,继后复查颅脑CT提示“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于5月12日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脑内血肿清除+人工硬脑膜修补术”,复查颅脑CT提示“右顶叶血肿较前稍增大,左侧额顶部见硬膜外血肿”,予加强脱水、营养神经、静脉溶栓等治疗后神志转清,继后转康复科行针刺、运动疗法等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好转出院,出院时左手无法持物,左下肢行走困难。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2年余,长期服用“艾曲泊帕50 mg/d”促进血小板生成。今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求诊本科,于2019年7月10日收住入院。

自发病以来,精神一般,体质量减轻不详。辰下: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可用力稍抬离床面,手指可小幅度抓握,左下肢可抬离床面,部分抗阻,偶头痛、左上腹痛,情绪焦虑,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纳可,寐欠安,小便调,大便欠通畅。

1.2 治疗过程和临床转归 入院后完善检查,采用传统针刺、现代康复及药物综合治疗。西药先后予护胃、促进血小板生成、安眠、调节电解质及对症等治疗。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分期属痉挛期,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除痰化湿通络,采用抗拮抗肌取穴针法,辅以游走罐、药棒穴位按摩治疗、刮痧治疗舒经通络改善睡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温经通络,推拿治疗舒筋通络止痛,TDP温经通络。现代康复予运动疗法提高患肢肌力,有氧训练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脑循环,低频脉冲电治疗提高患侧肌力,平衡功能训练改善坐位、站立平衡,减重支持系统训练预防并发症促进抗重力肌收缩,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提高穿衣、进食等ADL能力,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提高大脑对肢体运动控制能力,关节松动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文体训练增加康复训练趣味性、提高患者锻炼积极性,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提高肌耐力,脑电治疗(A620)调节脑神经,针刺运动疗法调理脏腑功能,提高整体功能的恢复。

辅助检查:2019年7月12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计数:31.00×109/L↓继续予促进血小板生成治疗。7月19日PLT:12.00×109/L↓考虑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巴派特片均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予停用,改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7月22日PLT:23.00×109/L↓未发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患者及家属表示目前血小板较前升高,先以康复训练为主,并安排复查血常规。7月25日PLT:12.00×109/L↓,7月29日PLT:8.00×109/L↓请外院血液主任医师会诊协助诊疗,并完善术前八项、血型鉴定检查,告知家属有出血风险。使用地塞米松40 mg冲击治疗,且增加氯化钾缓释片用量。8月3日PLT:6.00×109/L↓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提高免疫、预防感染治疗。

2019年8月12日PLT:8.00×109/L↓,8月16日PLT:4.00×109/L↓PLT极低,皮肤可见散在瘀点,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大出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建议患者转综合医院血液科诊治,其表现理解,并同意转其他医院血液科诊疗。出院时患者左侧肢体无力有所好转,左上肢可用力抬离床面,手指可小幅度抓握,监护下可室内短距离行走,情绪尚可,颈部酸痛缓解,纳寐可,小便调,大便尚调。

2 护理

2.1 预防出血 当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时,以卧床休息为主: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皮肤黏膜的瘀斑、瘀点有无增加,有无尿、便异常,有颅内出血的表现,发现以上异常报告医生处理。

2.2 用药护理 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对治疗中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进行告知。遵医嘱指导益气补血,除痰化湿通络中药温服。对症处理服用糖皮质激素约5~6周时易出现库欣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等不良反应,向患者解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同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白细胞计数。

2.3 中风(脑出血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参照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2],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2.3.2 功能障碍护理 经康复医师、康复护师、康复治疗师团队评估会议后,制定康复方案。配合医生做好传统及现代康复技术的护理。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防止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以及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遵医嘱实施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如拔罐、刮痧等。

2.3.3 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为主。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因为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不能使用中风恢复期益气活血的食疗方。

2.3.4 睡眠调理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以上情况调理的方案收效甚微,后以耳穴埋豆神门、心、皮质下。

2.4 健康指导 向患者讲清预防出血的保健措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患者有“上矢状窦血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史,有再发心脑血管意外可能,告知家属做好陪护。

3 小结

ITP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好发于儿童。慢性患者可反复发作,迁延数年。治疗以短期内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从而控制出血为目的。

ITP被视为中风的可能原因,因此可能存在的ITP和中风相互作用使得该患者入院后血小板持续下降,经过首选的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效果未得到肯定。脾切除术(去除血小板破坏部位)代表了一种有效且稳定的治疗方法,其缓解率达70%~80%,并发症发生率低,成为该患者优先选择长期效果疗法的可能性。

治疗过程中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措施。由于已有研究证实,ITP及相关的生物和心理影响可导致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降低,护理上应十分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说说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