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翀,田健材,谢芳芳,成子己,姚 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一指禅推拿流派是以一指禅推法代表手法,是在推拿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的中医推拿流派,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通过现存文献及其师承关系,其历史可上溯到200年前清嘉庆时期[1-3]。一指禅推法要求医者在施行手法时需遵循“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的原则,保持身体正直,形体放松,呼吸自然,动作轻松自如,手法富有节律。一指禅推拿流派在也强调推拿治神的重要性,要求医患在治疗过程之中共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医者应调整呼吸将心神凝聚于拇指之端,分析研究患者所患疾病;患者在需将自身注意力集中于医者拇指所点之穴,体会医者的手法,通过意念的共同集中,以期在治疗中达到最好的治疗作用[4-5]。
正念减压疗法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卡巴金博士在1979年创立的以减轻自身压力,积极管控情绪为目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4]。其疗法包含多种带有正念冥想理念的训练,通过使患者以开放、非评论的态度去感受当下[5],树立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当患者在面对压力时,有意识地将“正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便可达到减少厌烦的情绪和改变事物的欲望,排除杂念,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的目的[6-8]。
一指禅推拿流派治疗原则中提到的“医患意念共同集中”和正念减压疗法中提到的“开放非评论的感受当下”的核心概念是非常相似的,在内核上都包含有思想集中,心无杂念的思想[9-10]。这两种不同的疗法之间是否还存在某些其他联系,参照相关研究,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说文解字》中记载:禅,从示,单声。“祭天也。”造字本意为祭天地求神佛,免于争端与战乱,赐予和平安宁。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便有人将“禅”理解为印度文中“dhyanna”(禅定)的简称,“禅”即为定,意为将思想集中于某一对象,目标或意象,使心不为物所动,不为欲所牵,强调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一指禅推拿流派前辈取“一指禅”的平身调息凝神之意,将“禅”的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整合,创立一指禅推拿流派[11]。据《辞源》记载,“一指禅”是佛教禅宗派的术语,以一手指示意万法归一。这种“平身凝神”便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禅定”思想,“禅定”思想也贯穿于一指禅推拿治疗的始终。
《说文解字》中记载:念,常思也,在汉语中常做思想,想法之意。“正念”一词源于巴利语佛教词汇“Sati”(梵文:smrti),原意指“记忆”“回忆”。不同的佛教经典,对“正念”一词又有着不同的阐释[12]。正念在最初主要被认为是一种宗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用来缓解修行人的苦楚并实现自我觉醒。卡巴金博士创立正念减压疗法时,去除了其中的宗教元素,将“正念”定义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的心理状态”,一种纯粹的自我调节的精神训练方式[4]。要求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全程保持“非评判、耐心、初心、信任、不争、接纳、放下”的具体要求[13]。总而言之,“注意当下,而不是过去”,便是正念减压疗法中“念”的核心。正念减压疗法正是这样一种通过群体训练课程的形式,协助病人练习进行“禅定”练习,如“正念呼吸”等,提升其正念能力,从而处理其自身压力、疼痛和疾病的疗法[14]。
并且正念减压疗法中的“正念”思想与一指禅推拿前辈所追求的“禅定”理论都具有“精神集中,关注自身”的含义,且在正念减压疗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具有“禅定”的练习内容,所以这两种疗法在理论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一指禅推拿流派和正念减压疗法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均与佛教有关联,虽然来源于不同的佛教理念,但是从源流上来说,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随着各自的发展,这两种疗法均弱化了其中宗教化的部分,形成了各自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15]。
一指禅推拿流派的除手法治疗外,医患同练易筋经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另一个特点。易筋经是中国流传悠久的,融汇了佛学、道学、儒学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运动导引功法,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6]。一指禅推拿流派又根据其流派特点在传统易筋经的基础上增加以及修改了部分动作,并且在功法练习过程中也更加强调“三调”的理念,即“调身、调息、调心”。“调身”是指在练习中应将注意调整自身的姿势动作;“调息”是指在功法练习中要注意保持深、长、细、匀的呼吸,并与自身姿势动作相配合;“调心”指的是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心的放松与意念的集中,有时还需意守一定的对象[17]。以“摘星换斗势”为例,《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记载该势的口诀为“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中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其中“只手擎天掌覆头”是对于身体姿势和动作的描述,将手掌向上抬起并置于头上;“鼻端吸气频调息”是要求练习者通过自身呼吸频率的调整达到呼吸与身体姿势的协调;“更从掌中注双眸”则是在动作和呼吸的基础上,要求联系着在锻炼过程中要意念集中于手掌心中,达到“调心”的作用[18]。通过这一势的动作要求就可以明白“一指禅推拿功法易筋经”是通过“三调”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体质的目的。医者锻炼易筋经不仅可以增强推拿医生手法的力道,提高手法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自身损伤,更快恢复体力,在自身练功之余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易筋经增强治疗效果。患者锻炼易筋经则可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达到治病强身之功。
正念减压疗法是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在经过初步的“正念呼吸”等静态正念练习后,“正念运动”作为一种动态培育正念的练习方式被列入到练习者的联系内容中。如在正念呼吸中,参与者需要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上,如外界的声音或自身的呼吸等,然后闭眼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参与者需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于事先选择的关注点上。正念运动是指在具有柔缓运动和呼吸调整特点的传统运动中加入正念的理念,即在运动过程中仍保持注意力集中于事先选择的关注点上,在运动的过程中培育正念。患者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使身体变得更加柔韧,放松,强大,并帮助患者自身更加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正念水平。卡巴金教授在初创正念减压疗法时就将瑜伽认定为时具有培育自身正念能力的运动。瑜伽在练习时注重需呼吸、冥想、体式三者的融合,在练习时,练习者被要求瑜伽动作与呼吸配合,通过自我的身体拉伸、平稳的呼吸来达到提升自身体制,培育正念,治疗疾病的目的[19]。在现代研究中,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功法均被认为具有提升正念,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对比一指禅推拿功法“易筋经”与正念运动“瑜伽”,发现两者都注重形体、呼吸和意念的有机结合,强调呼吸匀长,意念守一,达到锻炼自身,恢复自身的目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一指禅推拿功法易筋经是具有正念性质的运动。易筋经所列的十二势的动作与瑜伽中的身体姿势存在相同之处,例如易筋经中的九鬼拔马刀势与瑜伽中的牛面式都存在双手在双手一上一下在背部交合的动作,易筋经三盘落地势与瑜伽的“蹲式”均有双腿下蹲,双手在膝关节以下的动作,易筋经卧虎扑食势与瑜伽的猫伸展式,蛇式都存在双手撑地,足部支撑然后尽力伸展脊柱的动作[2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指禅推拿功法易筋经与瑜伽有相似性,而且具有提升练习者正念能力的作用,可以被认为是正念运动[21]。
《说文解字》中记载,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在中医学中,“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概括[22]。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与“形神一体观”,“形”是神的外在体现,“形”与“神”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推拿医生在治疗疾病时,“治神”是推拿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内在要求,“调神”与推拿疗效密切相关[23]。
一指禅推拿流派强调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神”的调护的重要性,要求医者在推拿前做到知神和察神,推拿中体现治神和守神,推拿结束后重视调神和养神[24]。《灵枢·终始》有记载:“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储,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这边是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外部环境的要求。所以一指禅推拿流派医者在施行手法前,除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局部诊察外还需要再四诊合参之余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探查,这种全身情况就是患者的神的外在体现。《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神在秋毫,属意病者”所阐释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治疗过程中,推拿医生被要求在此期间内不与患者聊无关病情的问题,使患者在治疗时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医者时刻注意患者的感受,通过关注其表情而调整手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医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内守,心平气和,手心贯通,调心守神于施术部位,患者亦应心无杂念,聚神于损伤之处,感受医者拇指的力量与病情的具体变化[25]。在操作结束后,应使患者静坐片刻,平心静气,回复平常状态后再离开诊室。
一指禅推拿流派在治疗过程中还极为重视“推经络,走穴道”的治疗原则,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医者应遵循经络循行路线。在手法操作中将“医者拇指的力量”当作患者感受自身聚焦部位的种子,在引导患者的意识在自己经络循行路线上移动,增强患者对于自身身体的体察。这样的一种按照经络循行顺序,有序的观察自己身体的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循经冥想”[26]。
正念减压疗法是现代身心疗法中的一种,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是心与身的统一体,身心分离是疾病发生的本源[27]。正念减压疗法中“身体扫描练习”是指患者仰卧,首先关注自己的呼吸,然后将注意力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有规律,有顺序地移动,逐步将注意力流转全身,感受注意力所聚焦的每个部位[28]。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患者对自身身体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关注,使精神回归身体、秉持身心一体理念活在当下,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指禅推拿遵循中医学“形神一体观”与“整体观念”,这与现代身心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内经中也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的记载,强调心在情绪以及人整体的重要性。而且就具体治疗形式而言,循经冥想虽然没有提到正念的概念,但是与正念减压疗法中的“身体扫描练习”类似,都是按照有序的注意力的转移而达到身心合一,回复健康的目的。
一指禅推拿在临床治疗中不仅适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及,尤其善于治疗内,妇,杂等身心疾病。《推拿大成》收录有一指禅所治疗的88种疾病,其中内,妇疾病及杂病等约占60种,其中更以身心疾病为主。一指禅推拿前辈王松山,钱福卿等人及其弟子皆擅长治疗头痛、失眠、胃脘痛、久泻、便秘、痛经、月经不调、劳倦内伤等身心疾病。现代研究者对于“一指禅推拿”的研究虽较多涉及颈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疼痛疾病,但对于眩晕、胃痛、肠易激综合征、失眠、痛经等内妇科疾病亦有涉及[29]。
卡巴金博士在麻省大学医学院成立正念减压门诊的最初就是为了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领域也逐渐深入到了生理,心理,行为认知,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30-33]。正念疗法对腰痛、颈痛、头痛等慢性疼痛,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手机依赖、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症、强迫症等疾病均有一定效果[34-38]。
对比这两种疗法所治疗疾病,发现此两种疗法均较擅长治疗慢性疼痛疾病,但一指禅推拿流派也涉及治疗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常见的疾病,而正念减压疗法则更加偏向心理学对于焦虑抑郁压力等疾病更具有优势。
文章将一指禅推拿流派与正念减压疗法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流派无论在其指导理论上,治疗思想,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疾病的谱系上均有关联。这两种流派,同样发展自佛教思想,同样目标治疗身心疾病,可能是这两种疗法具有相似性的根本性原因。通过分析这两种疗法之间的联系,希望为日后对此两种疗法各自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指禅推拿流派的现代研究中,研究者在更多侧重于临床治疗效果,将“一指禅推拿流派”与“正念减压疗法”相关联后,希望能够为其他科研工作者开拓思路,为一指禅推拿治病理论提出新的猜测,增加流派治疗疾病病种。在临床实践中,医者在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过程中,可向患者强调正念的概念,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始终于某一点,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培育患者的正念,增强一指禅推拿流派治疗心理疾病的能力。在一指禅推拿流派传承人的培养中,可以在推拿医生练习一指禅推法初期加入正念的元素,减轻练习者因长时间单调练习而产生的厌烦心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练习者对自身指下感觉的感应能力,提升医者手法熟练度,以便在治疗患者时提升治疗效果。对正念减压疗法与中医传统疗法的关联进行分析整理,对丰富推拿学临床实践手段和加强推拿学深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亦可以给正念减压疗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例如将具有正念运动特性的一指禅功法易筋经加入到正念减压疗法的体系中为患者增加一种练习和培养正念的手段。现代科研工作者已经将中国传统功法例如太极拳融入正念运动之中,易筋经这样一种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运动加入到正念减压疗法的体系中,无论是对其传播还是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更可将一指禅推拿和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增加共同优势病种的治疗效果,例如在为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正念治疗时,加入一指禅推拿的手法治疗,在手法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正念的培养,也可以为患者缓解局部的症状,使患者更早的康复。
学术流派研究的魅力就在于,看起来独立,甚至是完全没有关联的学术流派,在其根源上,在其思想上是有重要联系的[39]。在历史的长河中,每种学术流派都曾绽放出其最美丽的光彩,但是可能会越来越局限于他们自身。将一指禅推拿流派与正念减压疗法相关联,并非是要刻意强调和拔高这两者之中的关联,而是本着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这些流派未曾强调的内涵,帮助去发现其中未曾发现或鲜少提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