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香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统计学是建立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础上的统计和分析数字来获得策略优势的科学,相比其他学科,统计学更加强调“怎么用”“用什么”。统计学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学习等领域,解决实践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还要强化对学生思想、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此,统计学教学改革必须提上日程。根据统计学发展特点以及现代化教育要求,积极寻找优化统计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教学发展,另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凸显统计学的教学价值。
1.多元化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会受到各个领域发展的影响,如经济、环境、金融等。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统计学发展也逐渐向多元化靠近。特别是在21世纪,经济的多元化、金融贸易的多样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都“催促”统计学向新的方向发展。从知识领域来看,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的深度融合,相互渗透将是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将在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新兴数理经济统计学的基础上实现“大统计”。此外,实践性发展也将是统计学发展的一大方向,帮助生产者了解市场动态、自身发展特点,把握市场先机;帮助管理者依法进行宏观决策、调控和监测,确保生产的正常运用。同时,还可以利用统计学进行医药、生物、天气统计,成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2.与计算机深入结合发展。数据处理是统计学发展的核心,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的主要工具,为统计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简化统计流程,将海量的数据进行高速化、准确化处理。此种优势也将统计学的应用逐渐推向大众,促进了统计学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结合。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量呈“喷井式”增长,海量信息簇拥在大众眼前,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安全性、应用价值,成为统计学发展的新挑战。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让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可以从繁杂的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的有效结合,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统计学的深入发展。
1.学生对经济理论知识的深入融合学习不够。统计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赋予了统计学活力。统计学应用最广的领域是社会经济领域,需要学生熟知经济学理论知识,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确定统计目标,设计统计指标,实现定量分析。但纵观现阶段高校统计学教学来看,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设置的不足,导致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深入融合学习不够,缺乏知识的交叉整合,使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时后劲不足。
2.学生数理基础不够深厚。在“大统计”思想的指引下,数理统计学与经济统计学两者发展相互渗透、借鉴与交流。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不利于统计学教学改革发展。关于数理统计学的课程,主要以概率论为主,在教授思想上偏重于数学思路和方法,因此逐渐演化成了一门数学课程。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涉及专业数理知识学习起来会显得吃力,无法深入学习统计学知识,导致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数理知识,甚至连假设检验、参数估计都不能理解并掌握。
3.缺乏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大数据时代下,为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反过来,统计学教学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相比其他学科而言,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计算机科学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为推动统计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技术与方法相结合的纽带。目前在高校统计学教学中,并没有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欠缺利用统计软件包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统计学教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成为当下改革的主要方向。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统计学本身就是一个横向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统计学发展新时期,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实践性、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交叉,在重视经济、数理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要与专业知识,如金融、保险、会计等学科课程相联系,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课程结构上,注重数理、经济、统计、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对专业课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透彻,这样才不会干扰后期其他课程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要围绕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在对渗透统计学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中,适当地引入大数据思维,增加学生对大数据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数据获取方法以及数据整理能力的培养。统计学所涉及的内容要能够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2.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技术与方法的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统计学的统计分析预测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下统计行业需要复合型大数据人才,既要深刻了解大数据技术,又要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因此,在高校统计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的结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新闻案例,阐述统计学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借助动画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辅助学生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统计学学习心理障碍。此外,还要适当加强学生对数据分析相关软件的学习,如基础分析软件SPSS、R语言的学习,设置选修课程,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分析软件,如SAS、Hadoop、Hive、Python等脚本和程序开发工具,引导学生建立数据库等,以提高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为统计学知识在预测中的实践奠定基础。
3.在“项目驱动法”下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统计学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统计学改革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能够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辅助统计学预测。因此,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结合统计学的学科性质,自主组建团队,鼓励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入手,确立小组研究项目,参与各种课外统计活动,了解大数据下的统计课题,开展项目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工具、相关软件等分析数据,不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推进统计学的开放式教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熟悉统计工作流程,加深对统计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教学需要注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既要促进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有效融合,还要适当渗透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方法”的改革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高校统计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