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广东白云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东 广州 510450)
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成败。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民办高校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直是民办高校党委重点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明显增强,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日益规范,但也有些民办高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体制机制不太健全。有的民办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学校重大事项是董事会或校长办公会决定,党委被边缘化,无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机构设置不够规范。党委部门大多和行政部门合署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部门之间工作职责不清晰,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不高。
3.党建工作队伍不够充足。民办高校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为了节省成本,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无法按照中央相关文件精神配备党务干部,如每个二级院系要配备一名专职组织委员无法落实,大多只能配备兼职党务干部,且党务干部培训力度不够。
4.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虽然按照党章要求成立了党组织,但有些党组织基础薄弱,党组书记不重视组织建设,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强。特别是教师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传承文化等方面主动性不够。
5.党建经费投入较少。虽然有省委教育工委给予每个党员的经费及党费收缴收入,但是学校董事会投入资金有限,党建活动场地不够,严重影响党员学习和开展组织生活。
一方面,民办高校实行的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而是由出资人或董事会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党委不能参与讨论决策,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不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出资人在遵循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同时最关心的是维持教学运行之后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党务干部的聘任与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未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办学主体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为办学主体多半不是党员,对党建工作在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方面认识不清,以为党建工作不能务实,更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办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愿投入开展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再者,党委自身建设不力。由于有的党委书记忙于学校其他工作,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不能较好地指导下级党组织,同时,缺乏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激励措施,使党组织的工作停留在面上,不能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体现。
1.明确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学校章程是民办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法律依据和机制保障。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精神,学校章程中明确指出:党委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政治核心,领导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在凝聚发展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构建民办高校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法律保障。
2.构建“三位一体”共同治理体制。实行董事会、党委、行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双向进入。董事会成员中符合条件的通过选举进入党委,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兼任副校长,校长进入董事会兼任党委副书记;同时确保党委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参与并行使决策权,学校重大事项如发展战略、干部任免、人事制度改革、财务预算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实行董事会、党委和行政三方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制度。这是构建民办高校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制度保障。
3.建立督查反馈机制。为了确保党建工作层层落实,学校党委实行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督查反馈机制,真正把一切工作做到党支部、党小组,每月逐级督查与反馈党建工作落实情况。学校党委对在工作中执行不力、任务完成不及时的党组织进行督查与指导,这是民办高校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组织保障。
1.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2017年,学校在民办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研究所,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观,面向全国柔性聘请专家教授,兼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专任德育研究所所长,积极开展大学生德育研究工作,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大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生头脑、进课堂、进教材。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学校设立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等党委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党务干部16人;二级学院设立党总支10个、直属党支部6个;成立辅导员工作室,评选优秀骨干辅导员,对优秀骨干辅导员每月发津贴1000元;安排专业课党员教师和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兼任班导师或辅导员助理,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网络育人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突出政治标准,确保干部“能干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党建工作,懂教育善管理、有奉献精神的要求,实行“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比肩并行或“一肩挑”,选优配强二级学院党政班子。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突出对人选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的考察。
2.抓好激励机制,引导干部“想干事”。党委通过改进干部薪酬福利制度、职称改革、骨干教师和骨干辅导员评选、鼓励干部提升学历、出国交流等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能安心、安身、安业、乐业,积极作为、敢于担当。2012年启动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任改革,设高级、中级、助理级岗位,将一批业绩优秀、深受学生好评的辅导员聘到相应岗位,有效促进了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作风扎实、工作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学生管理效果良好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3.坚持搭建平台,促进干部“干成事”。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搭建平台是关键。2016年开始,学校实施了“双百工程”(培养并引进100名教授、100名博士)。连续五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本科院校做访问学者。2016年以来共有30多名骨干教师先后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通过访学,极大地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1.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加强支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养,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为了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学校二级学院优化设置,党委选配了10名专职党总支书记,学院院长是党员的都担任了党总支副书记,配备了11名教师兼职组织委员,20名学生兼职组织委员,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党务干部队伍。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三会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和党性观念。党组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每年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
3.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视发展优秀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入党。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主动帮助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探索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通过党校三级培训,建立健全发展党员“三投票五公示一答辩”等相关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制度,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
1.抓好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2012年学校列为教育部首批“应用科技大学发展战略试点研究院校”,2016年列为广东省14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党政领导率团到国内外院校考察学习,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转型讲座,召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工作研讨会,形成学校转型发展方案,推动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2.改革培养模式,保障高素质人才供给。2013年以来,学校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推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对接、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教学改革实践案例成果,并分别在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大学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好评。
3.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鼓励教师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心理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学校党委改革了薪酬模式,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主要职能部门的正职都是年薪制,专兼职党务干部都有相应的补助。党务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评职称可单列。加强对优秀党员和党组织的奖励。无论党组织还是党员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的都给予现金奖励,每年“七一”对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党员干事创业、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民办高校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而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