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傅雷与查斯特菲尔德教子观念的相同之处

2020-12-19 05:32盛佳峰刘蕴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傅聪教子菲尔德

盛佳峰,林 龙,刘蕴虹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严慈并济

说到“严”,对于父亲而言自然是有别于母亲的嘘寒问暖,更多的是给孩子带来一种严肃、刚强和深沉之气。毕飞宇先生在《那样的父亲,那样的母亲》中曾这样描述傅雷:“苛刻的、风暴一般的父亲”“狂暴、霸道的父亲”。傅雷的这种严苛和刚烈似乎嵌在儿子傅聪的骨架子里头,似乎在向外人宣告:“傅家的人容不得亵渎!”傅雷曾给傅聪留下童年的阴影,在书中提道:“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救赎不了这种罪过,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可见,傅雷严苛的个人作风导致其在儿子长大成人后带着深深的悔意和自责。反观查伯爵,他在《父爱的力量》中写道:“如果你没有做到,我的反感和愤怒也会以一样的比例增长。”“但是我只会在一些本质问题上与你争执,一旦我们发生了争吵,我永不原谅你。”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及文学家,查斯特菲尔德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丝毫不让步,当自己的孩子没能达到他的要求时,他会立刻愤怒、暴躁。

两位先生的“严”不仅体现在自身的严苛个人作风,还有在家书中体现出的严谨的说理风格。傅雷在书信中以贝多芬为例,告诉傅聪表演时要能掀动听众的感情。同样,查斯特菲尔德在《集中精神做事》一文中举出了省议会长德·维特的例子,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都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其次是道理论证。《傅雷家书》中傅雷引用“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来要求傅聪在西方社会不要被当地的物质文明湮没。而查斯特菲尔德引用“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来告诫自己的儿子,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学问美德上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真诚和纯粹。再次是对比论证。傅雷用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做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以此来告诫傅聪要把兴趣集中在事业、学问和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查伯爵将马尔伯勒公爵和法国大臣格罗蒂斯进行了比较,由此告诫自己的儿子在谈判领域社会知识比书本知识更加重要。最后是比喻论证。以做客为例,傅雷将好的做客者比作一只久饥的蜜蜂,尽量吮吸鲜花的甘露,酿成你自己的佳蜜。由此告诫儿子不要受环境影响,不必烦心别人家的事物。查伯爵将美德与学问比作黄金,有着其内在的价值,但是如果不加以打磨上光,那么其光泽就会黯淡。以此告诉孩子要注重自己的风度和仪表。两位大师在如此严厉的教导下也不乏慈爱的关怀,在两封书信中亦有真情的自然流露。在《傅雷家书》中,当傅聪离开准备出国时,傅雷说到自己变成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由此可见作为父亲的担心和挂念。儿子没有回复自己的信时,这位看似严格的父亲却有了母亲般敏感的心,甚至开始不断地猜疑,心里想着:“你是不是不爱爸爸了?”在《父爱的力量》一文中,查伯爵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这样说道:“但无论我写的信是否有用,出于一位父亲的慈爱,我才变得如此焦虑和关心,这点也许你无法体会,但千万不要误会了这份爱,也不要随意滥用。”短短一句可以看到这位父亲呕心沥血的教子理念,也可以想象到这位父亲是怎样深情地望着自己的骨肉,他眼里虽有淡淡忧伤,心里却不乏丝丝甜蜜。

作为中西方传世教子的典型代表,《傅雷家书》和《教子书》既体现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又透露出潺潺清泉般的深情,在教子方式上可谓严中有慈、慈中有严。

二、因材施教

当我们提及因材施教这个词语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子路刚勇过人,孔子教育他不可恃勇过激冒进;冉求胆小退缩,孔子则鼓励他敢于鼓起勇气前进。在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要找到他们的个性和差异性,然后采取不同的对待和教授的方式。

傅雷在教育傅聪时遭遇到了“挫折”。由于傅雷对美术有一定的鉴赏力,加上朋友黄宾虹和刘海粟都是国画大师,他便认为傅聪应该学习美术,然而事与愿违,傅聪怎么学都只能画得普普通通。一次好友雷垣拜访他时,偶然发现了傅聪有“绝对音高”的天赋,于是才开始了教他学音乐。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了让傅聪经常练习弹钢琴,以及在不同场合弹钢琴时的注意事项。在傅雷的帮助和傅聪自身努力下,傅聪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傅敏接受的教育与傅聪大相径庭。傅敏也想像哥哥傅聪一样学习音乐,学小提琴。但是遭到了傅雷的反对,结合家庭情况和对傅敏的了解,傅雷让傅敏放弃了音乐梦,让傅敏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不懈的努力下,傅敏终于成了一个中学的高级英语教师。

即使查斯特菲尔德只有一个孩子,他也会对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查斯特菲尔德知道孩子在语言方面有着异常的天赋,除了会自己教授孩子英语,他还会让孩子学习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查斯特菲尔德在信中写道:“当你离开德国,到达都灵后,我要求你还用德语给我写信,这样你不会很快将你用力学来的东西忘记。”查斯特菲尔德希望孩子能继续学习德语,多用德语写信,多与德国人交谈,了解德国的风俗,以便更好地掌握一门语言。正是查斯特菲尔德这样最大化地发挥孩子的优点,才让孩子能在外出游学时学到很多的知识,让他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三、教育要从小抓起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凡庶纵不能而,当及婴锥,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这两句谚语都体现出我国古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选择了早期教育。有趣的是,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在1961年,Frantz的“视觉偏爱”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婴儿都蕴藏着与生俱来的身心潜能。这也就是说,开发婴儿潜能的教育应当是新生命诞生时就开始的教育。三四岁时,傅聪就显示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只有在音乐的陪伴下才能安静入睡。七岁时,被傅雷好友雷垣发现音乐天赋。九岁时,傅聪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家的梅帕器为师,且在其门下受教三年。傅聪这一系列的拜师以及后来的比赛和演出,都离不开傅雷的教导。从傅聪后来的杰出演奏和成功,可以看出傅雷的早期教育方法是十分适合傅聪的。

在查斯特菲尔德写给儿子的信中也体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将成为你休息的场所和避风的港湾。要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播下知识的种子,等到我们老了,就不会有知识的树荫为我们挡风避雨。”这表明了年龄甚至是时间与知识的关系,越早学习知识,获得知识,就越能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处于15—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交往来完善自己。”查斯特菲尔德强调的15—25岁之间的这个时期,说明了他对青年时光的看重,要利用这个时间来努力提升和完善自身。

就像生物活动有生物钟,人的心理发展也有“心理钟”。人的心理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在运转时具有很多关键时刻,其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儿童时期。这里并不是说越早进行教育就一定越好,而是要掌握好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结论

本文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比较文学,辅以文献法与第一手文本材料,研究总结了中西教育观念代表傅雷与查斯特菲尔德在教子观念上的相同之处。通过对《傅雷家书》与《教子书》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两者之间的三大相同点——严慈并济、因材施教以及注重早期教育。

两位教育家都具有严苛的个人作风和严谨的说理风格,习惯通过事实、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式向孩子讲述道理。傅雷与查斯特菲尔德的教子观念给当代父母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反思。希望这些中西共通的优秀教育理念能够唤醒当下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为之提供高质量范例并发挥模范作用。

猜你喜欢
傅聪教子菲尔德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孩子气,赤子心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教子无方
丰富的能源
极地摄影探险
“不靠谱”的教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