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 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12-19 03:39:36范婉婷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2期
关键词:尖锐湿疣鳞状上皮

范婉婷,饶 兰,马 虎

(1.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 荆门 448000;2.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湖北 荆门 448000)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具有增生快,治疗后易复发的特点。目前,P16作为替代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HPV 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而其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尚待研究。本研究探讨P16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2017 年9 月~2018 年12 月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活检标本75 例,年龄(19 ~60)岁,平均45.5 岁;另取30 例成年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组。组织均由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免疫组化采用SP 法,P16鼠抗人单克隆抗体购自迈新公司,免疫显色试剂盒购自Dako 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用PBS 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

1.2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在双盲条件下独立评定。P16表达于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阳性表达呈棕黄色。免疫染色分为阴性、局灶斑片状弱阳性、弥漫性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16在尖锐湿疣中阳性表达率为62.67%(47/75),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均为阴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1。

3 讨论

P16基因,又称CDKN2A 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P16基因直接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其产物P16蛋白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errano M 等[1]首次报告人类P16蛋白,其表达情况与细胞增殖及分裂密切相关。

多项研究表明,P16的表达与HPV 感染有关,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Yiu ZZ 等[2]研究P16在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发现HPV 病毒基因使肿瘤抑制因子P53和Rb 失活,并且上调P16的表达。Zhang G 等[3]研究指出弥漫性P16免疫染色与HPV感染导致的上皮内病变高度相关。Kazlouskaya V等[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75%的尖锐湿疣病灶表现为P16蛋白的散发性和局灶性阳性染色,而正常相邻皮肤均为阴性。HPV 病毒感染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功能丧失,同时P16的表达与功能性Rb 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进而引起P16蛋白失去反馈抑制,出现高表达;另外,P16基因的甲基化突变失活也使得无功能的P16蛋白的表达增加[2]。

另外,有研究表明,P16蛋白可作为尖锐湿疣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指标。乐桂花[5]研究指出P16在子宫颈良性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而在HPV 感染导致的不同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级别越高,P16的表达就越强。郭书萍等[6]对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及鲍温病皮损进行研究,指出P16蛋白在HPV 感染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均高于未感染HPV 的正常皮肤黏膜,同时,鲍温样丘疹病及鲍温病中的表达均高于尖锐湿疣。Cheah PL 等[7]研究发现所有正常的鳞状上皮不表达P16,P16免疫阳性可作为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基因组整合的替代标记物,同时用于尖锐湿疣与阴道上皮内瘤变(VIN)的鉴别。Maniar KP 等[8]研究指出,P16在尖锐湿疣中为斑片状/弱染色,但在高度VIN 病变中为弥漫性/强染色,并指出P16可作为尖锐湿疣与高度VIN 区分开来的方法。

本研究发现P16蛋白在尖锐湿疣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提示HPV 感染人表皮组织后,P16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机体对HPV 感染引起细胞异常增殖的一种反馈调节,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尖锐湿疣的辅助诊断指标。另外,多项研究表明,P16蛋白在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提示HPV 感染人表皮组织后引起P16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又进一步促进了鳞状上皮的异型转化,进而表明P16蛋白可作为尖锐湿疣与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病变的鉴别指标。

综上所述,P16蛋白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

猜你喜欢
尖锐湿疣鳞状上皮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