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0-12-19 02:50:57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范爱金
亚太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要素课文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 范爱金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以单元为单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抓手、明确了方向。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用意,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对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犹如“蜻蜓点水”,出现了课堂低效的现象。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阅读教学实践,对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树立单元意识,厘清知识网络

(一)关注单元导语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一个单元教学的方向标,具有导学作用,提示了学生在本单元学习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暗示了教师在教学时要达成的教学任务。在进行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导读页的

“图”“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梳理出本单元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导语页右上角画着一只展翅翱翔的鸟儿,左下方画着一朵沾满露珠的鲜花。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得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导语页的文字,发现本单元的导语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一花一鸟总关情”,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4 篇课文,第二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三句“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分别指向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是本单元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对导读页的“图”“文”进行解读,让学生在学本单元具体内容之前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即关注作者是如何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向性会更加明确。

(二)落实课后练习

在统编教材中,编者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训练点分布在课后练习中,为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课后习题进行重点研读,找到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后练习确立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白鹭》一课,课后练习共有3 题。第一道题“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教学目标指向朗读和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第二道题“课文第6—8 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教学目标指向能想象和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第三道题“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目标则指向背诵与积累。通过对《白鹭》课后练习的分析,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紧扣朗读、理解与运用、想象、背诵与积累几方面。只有当教师真正读懂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编排的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用好交流平台

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提供了一个融聚焦、整合、深化、拓展单元语文要素的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目的是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落实语文要素。因此,教师进行单元备课时,可以借此交流平台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实现语言要素的内化、迁移与运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内容是“学会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若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关注交流平台的内容,而是遵循课文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话,待到教学交流平台这一内容时,再进行总结、提炼,则无法发挥交流平台这一内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第一课《牛和鹅》,学生初步接触批注时,教师可以将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前置,询问学生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此部分内容,明白应该关注在文章的什么地方作批注、作批注的方法、作批注的好处三个方面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交流平台的内容,以课文为例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做到心中有谱,坚持一课一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由扶到放,放大交流平台的价值。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水平,还进一步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前后衔接,落实训练目标

(一)关注年级之间的差异要求

统编教材在选文广度、深度及编排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选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演讲词、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滋养。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典型文本的反复训练,统编语文教材在设置单元要素时即非常关注学段、册数之间的递进和衔接。以写风景类作品为例,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则安排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鉴于此,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作者描绘的每个季节的景物展开想象,并试着让学生把动态之美的画面描述出来。教师正是利用“想象”在三、四年级的要求,注意到语文要素在年级之间螺旋上升的特点,为这个单元落实“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关注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很多教师在解读统编语文教材时,往往只关注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而忽略了同册不同单元中所设置的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瞻前顾后”,注意同册教材中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推进,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选文体裁均为童话,但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要求学生“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则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两个单元的文体相同,但训练的落脚点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第三单元时,仅限于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而忽视了学生进行故事猜测的训练,那么在第四单元教学时学生就会显得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材编排前后衔接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时感受想象的特点,并适当地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情况,从而为落实第四单元“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进行铺垫。

(三)关注不同课文的训练要求

统编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它确定了单元训练的基本方向,同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但由于相同单元的不同课文所承载的价值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所针对的训练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厘清语文要素的层次性,找准课文的定位和训练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第二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四篇课文在训练要求上均有提到“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但细读后会发现,《搭石》一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将相和》一课引导学生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要求学生“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的特点,借助关键词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做一个积极的阅读者,并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纵观本单元四篇课文,要落实“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就要分别从“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把握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等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纵观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根据不同的课文展开教学,使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知逐渐加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一线语文教师要正确解读教材,切实把握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开展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7期)2017-09-18 21:38:25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4期)2017-06-23 20:29:5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6年11期)2017-03-16 23:42:34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