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商务外语的改革之路探索

2020-12-19 02:50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外语供给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于 娜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如何突破重围,既培养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又满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外语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一、先性研究

立足于高等教育,李玉华从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出发,提出高校“办学再定位”“形象再塑造”“治理结构重建”三大举措。姜朝晖认为,传统的“需求侧改革”导致高等教育出现结构失衡、忽视人才培养出口、轻视办学效益、创新动力不足等弊端,迫切需要实现向“供给侧改革”的转变,提出了今后需要更加注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凸显不同办学层次,提升培养规格,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开拓创新。

二、供给侧结构现状

所谓的教育供给侧,通常指教学资源领域的供给、教育模式的实际运用,以及教学课程的统筹布局。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几方面问题,将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一)教育资源杂乱,质量不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资源日趋呈现多样化态势,在校生可以充分共享来自社会各领域的教育资源,互联网的普及与飞速发展使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但是,由于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势必导致大量低质量、不系统的教育资源充斥着互联网。同时,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慕课”形式的接受热情不高。上述种种现象必将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二)教学课程传统单一,职业面向课程流于形式

现在不少城市出现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怪现象,尽管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本没有清晰的未来职业规划,所以谈不上毕业就顺利择业。目前,尽管各高校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职业方向课程”,由于存在低年级专业基础课授课模式单一,高年级职业面向课程偏重“理论”,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有的学校即使开设类似职业规划课程也流于形式,导致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前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三)教育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较而言,国内211 以上重点大学入学门槛较高,但是学生几乎都可以顺利毕业。面对这一现状,对于自律性较差学生而言,无论学不学都能毕业,因此出现一大批“混日子”的大学生。同时,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课堂还是“教师一言堂”,缺乏互动的课堂,学生人虽然在教室,但心早就飞向别处,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由于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脱节,致使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虽然很多专业已经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是真正与本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为数不多,导致大四实习流于形式,几乎是为完成实习而实习的。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慕课、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对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新挑战。

(四)“外语+”高年级系列教材建设滞后

以商务方向为例,国内教材层出不穷,但是适用于非通用语言的高年级配套教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这方面教材很少由有国际贸易从业经验的教师编写出版,更不用说“系列配套”教材。所以,现行教材大多存在“章节顺序”“专业术语”“概念模糊”“缺乏实战”等问题。

可见,伴随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培养满足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教材建设刻不容缓。

三、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教育供给侧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我国外语教育亟须解决的课题,结合区域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可以从“调整语种设置”“规划培养层次”“优化区域分布”“改善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减少教育的盲目低效供给,扩大高效率、有针对性的良性供给,不断调整供给结构以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使教育供给体系呈现良性态势协调发展。

(一)开展需求分析,调整语种设置

经调研得知,以英语、日语两大专业为例,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相反一些非通用语言的小语种就业却非常“火”。从供给理论来看,供给明显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据统计,我国尚有9 个“一带一路”建交官方语言无高校开设本科专业。

根据地缘优势,结合诸如“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现地调研,有必要适时调整高校本科语种设置。

(二)科学规划培养层次,注重“外语+”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思路不仅体现在“去产能”,还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就高校外语专业教育而言,专业对口的“就业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大城市日本生产型企业、日本银行、日本商社层出不穷,原因在于“外语+”人才培养出现问题。可见,伴随供给侧改革的需要,高校必须重视“外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准,合理制定培养层次,努力培养一批层次分明、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首先,科学规划培养层次(本科、专科),完善不同层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同一层次需要针对不同客体,体现个性化培养机制。

其次,广东作为全国外贸进出口的最大省份,商务外语专业为满足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外语+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跨专业深度融合,是新时期高校外语专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团队质量

首先,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满足外语专业校内实践课教学要求(国际贸易谈判室、商务外语综合实训室、翻译工作室等)。其次,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诸如,阿里巴巴(肇庆)、一百大牛(深圳)、通拓(跨境电商)。再次,购置商务外语的教学软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购置满足学生需要的“商务外语软件”,以保证教学要求。同时,组织有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与软件公司合作,更新完善软件内容,让授课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高校教师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变革教学手段,用全新的、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慕课、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导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微课”“慕课”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聘请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专家去高校担任“实践课”教学。

(四)丰富教学课程,凸显信息化特色

“治标不治本”是教育领域改革的最大问题所在,要用充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从低年级的学习外语,向高年级的用外语学习的转变,教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适时完善“职业群课程”建设。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开设“特色课程”。除此之外,开发相应的课程App 供在校生选修,并实时推进网络平台互动,实时解答学生疑问,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创造条件。

(五)丰富教学素材,开发商务系列教材

组织有外贸或日企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职业面向课程素材,充实完善一直沿用的自编讲义,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通过几轮尝试,结合本校日语专业的商务方向特色定位,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系列”商务方向教材。

(六)体现强强联合,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

为了真正实现普通高校外语专业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培养“外语+”人才的大目标,高校应与当地主导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行业协会”联手,在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校企合作、行业专家外聘、实习就业、教师企业挂职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以打开“高校—企业—学生—地方经济”多赢局面。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为满足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培育“特色专业”,努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专业准确定位,增加有效市场供给;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配备相应的办学资源,提高供给质量;通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补齐供给侧“短板”;通过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度推进,创造新的高质量高层次供给,为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

广东作为全国外贸进出口的最大省份,商务外语专业为满足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外语+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跨专业深度融合是新时期高校外语专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外语供给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