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珺,张彩云
(甘肃省瓜州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甘肃瓜州736100)
羊肚菌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珍稀食药兼用菌,世界知名度高,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羊肚菌又称蜂窝蘑、羊雀菌、羊肚蘑等,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1]。羊肚菌子实体呈圆锥形,菌帽表面由不规则网状棱纹分割形成凹坑,呈蜂窝状,因其外观形似羊的网胃而得名。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境内地域辽阔,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宜农、宜林耕地4 万hm2,水利资源丰富,光热充沛,气候适宜,年平均日照时数3260 h,年平均气温8.8℃,海拔1050~1300 m,昼夜温差大,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且多风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目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需要探索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羊肚菌栽培方法。羊肚菌栽培较适合秋种春收,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在瓜州县温室大棚栽培羊肚菌需要掌握好时间,适时进行播种,发展温室大棚栽培模式是最符合当地的种植方式。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等。为了让广大农民了解羊肚菌,掌握其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和在当地栽培表现,总结出温室大棚种植羊肚菌的关键技术及生产注意事项,为人工栽培羊肚菌提供技术支撑。
羊肚菌适合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生长,瓜州县光照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工栽培羊肚菌必须借助一定的设施条件才能种植,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进行适当照射;避免阳光直射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时需要适当光照进行刺激。
羊肚菌是低温型菌,菌丝体最适温度20~25℃,低于5℃生长速度缓慢,高于35℃时菌丝稀疏且容易死亡。子实体形成最佳温度15~20℃,气温高于20℃时不易形成原基,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控温度[2]。
羊肚菌菌丝生长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约60%~65%,土壤含水量一般控制在20%~25%,土壤含水量过低,子实体不容易发生,形成的子实体也容易死亡;当含水量过高时,导致菌丝体缺氧容易死亡,空气湿度一般为80%~90%。
羊肚菌属好气型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进行通风换气[3]。
在设施蔬菜生长良好的温室大棚均可栽培羊肚菌。但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 值在6.5~7.5 的温室大棚进行栽培最佳。对于沙质土壤,要求含沙量不宜过高,否则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不利于羊肚菌的出菇管理。
瓜州县栽培品种主要为六妹羊肚菌,六妹羊肚菌适应性强,比较适宜在瓜州县温室大棚中种植。六妹羊肚菌子囊果高4.0~10.5 cm,菌盖长2.5~7.5 cm,最宽处2.0~5.0 cm,圆锥形至宽圆锥形;竖直方向上有12~20 条脊,脊成熟时子囊果颜色呈棕灰色至近黑色;凹坑成熟逐渐变为棕灰色、橄榄色或棕黄色。
播种羊肚菌的时间为每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出菇时间为第二年2月中旬。但在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一般最高温度下降到20℃时开始播种,播种时温度不能低于10℃。当地温在15℃左右时,开始出菇管理。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不易板结的温室大棚进行种植,整地时除去杂草及其他废弃物,撒施生石灰225 kg/hm2进行消毒。
播种前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为宜,用手捏土壤能成团,自然落地能散开的程度,播种量一般2250~3000 kg/hm2菌种为宜。若栽培时间比较合适,土壤肥沃,可减少菌种用量至1500 kg/hm2。播种时把菌种轻轻捏碎成细小颗粒,放入消毒后的容器内备用,菌种不能放在强光下照射。播种将羊肚菌菌种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覆土厚度1~3 cm,确保70%~80%的菌种被土覆盖,播种完毕要架设遮阳网调节温室大棚光照强度,且要及时进行保温、保湿,温室温度保持在10~20℃,湿度应保持在60%~75%,早、晚适当进行光照和通风。发菌正常表现:播种3~5 d 后土壤表面出现白色菌丝,10~15 d 左右土壤表面出现白色分生孢子粉,土壤表面无其他杂菌污染。
及时放置营养袋,一般在播种后5~20 d,菌丝长满厢面,形成大量菌霜时进行,12 cm×24 cm 的营养袋(装料约400 g)需放24000 袋/hm2。营养袋纵向的一面划破,使划破的一侧朝下水平放置在长满菌丝的地面上,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条件,羊肚菌菌丝在偏黑暗环境条件下发菌速度快,且菌丝浓密、健壮,强光会抑制菌丝正常生长,因此多采用黑色遮阳网或者使用遮阳帘进行遮阳处理。
羊肚菌栽培管理主要有营养期管理和生殖期管理。营养期管理即前期发菌期管理,生殖期管理即出菇期管理。
播种后要采取适当保温保湿措施,温室大棚室内温度保持在8~18℃,湿度应保持在60%~75%,早、晚适当进行光照和通风。
营养袋内长满菌丝,土壤温度在5~15℃,湿度80%~90%,出菇期要注意观察,如果有原基出现,可以适当增加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措施刺激出菇。
羊肚菌采收应遵循“采大留小”的原则,羊肚菌的子囊果不再增大,脊与凹坑棱廓分明,有香味,肉质肥厚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影响品质,价格低。采摘前1~2 d 停止浇水,以方便采收,同时也能提高菇的品质。采摘时,用锋利的小刀在羊肚菌的左右两侧呈45°斜向地面切割,或者手捏菌柄轻轻摇动,同时把羊肚菌菌柄上的泥土削掉,保持菇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