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龙
摘 要: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有诗的细腻,歌的甘醇,情的回旋,心的激荡……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变文为诗;砥砺美读;逻辑引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184-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reading aloud is the most often the most important training,reading a poem is delicate,mellow song,mood swing,heart agitation......Strengthening students reading training is helpful to train their language sense,develop their intelligence and enhance their thinking ability.Famous special teacher Yu Yongzheng once said: “The highlight of Chinese teaching,first of all,should be in reading,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read into the Chinese classroom,”must be full of vitality,full of intelligence,full of interest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Strengthening students reading training is helpful to train their language sense,develop their intelligence and enhanc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Bianwen for poetry;Li Mei read;Logic introduction
閱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的确,读有诗的细腻,歌的甘醇,情的回旋,心的激荡……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让这种传统阅读训练在新课堂中演绎精彩、独领风骚呢?
1.变文为诗 牵手吟诵—“读”具匠心 因材择式
王崧舟老师说:“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教学时,我们可以适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将一些文字变换成诗的形式,引导学生像吟诗一样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表达的音韵美,达到文诗相融。
在执教《秋天的雨》一课时,可以把文中第二自然段的部分文字断成短句:
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
这样通过“变文为诗的诵读”环节的匠心独运,使学生徜徉在字里行间,既可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段的中心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浓浓“诗情”。
2.砥砺美读 情景相融—“读”出心裁
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出色的诵读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认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所以,诵读的关键是情感要到位,只有设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于作者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才有可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在教学《草原》,我让生选背第一段的有关语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个体自由、同桌间互相诵读、根据自己的领悟诵读等等。
生:背诵“这种境界……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部分。
师:大家评一评她背得怎样?
生:她背得很好,我有点陶醉了,但最后的“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该放慢一点,因为是这一段的结尾,而且牛回味是慢慢地回味的。
师:你的心真细,说得很有道理,请你再来背一背。
生:背诵。从“在这境界里……”开始语速渐慢,渐柔,最后的“无限乐趣”拖长,放慢,好像完全陶醉其中。
师:很棒,老师也快陶醉了。现在大家一起来背。
这样生通过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美读,在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此外,教学中,我们可运用排比、层递、复现等手法铺排造势和抒发胸臆,让文本之情、生生之情在美读中心潮相逐。
3.逻辑引读 催生情感—“读”具魅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贾志敏老师曾说过: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必要时,我们可以采用接续引读法,在引读时进行适当的内容提示和情感铺垫,可以起到水到渠成、雁过无痕的情感带动作用。
如教学《丰碑》一课,在学习“军需处长被冻僵一事,将军又是如何对待”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大家自由读课文8-11段,画出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将军的神态后,采用接续法,师引,学生读相关语句,使将军由发愣到发怒,从感到突然到产生误解,溢于言表。如:
师:当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生齐读)——
师:当无人回答将军,将军红着眼睛像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时:(生齐读)——
师: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生齐读)——
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或情感氛围中,学生再朗读后面的句子,就会更容易读得入情入境,读得声情并茂,读得豁然开朗。
4.因材择式 巧拨妙读—“读”辟蹊径
(1)二重唱式朗读
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透过和声与对位的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完全不同的内容,可以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开始后第二组紧接着读,都是从起句读起,但每组之间相隔二至三个字,一句一句朗读下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借鉴于音乐中二重唱的朗读法,可以把课文读出余音绕梁的效果。
如臧克家写的《有的人》这篇课文的前面四个小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采用二重唱式朗读,对于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叠罗汉式朗读
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把课文按分句逐句地读出来,读的人从少到多,随着人数的增加,朗读的气势也就越来越磅礴。如教学《中华少年》一文时,第一自然段有四个“从……走来,我是……”,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从第一组开始读,到第二分句时,第二组加入,照这样,到第四分句时,第四组加入。这样的朗读之后,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中的少年是指全中国的少年。当然,有时候还可以根据朗读对象的需要,把这种方式倒过来使用。
(3)对读式朗读
古诗文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可以进行师生对读,或设计有趣的过渡语言,进行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如李白的《将进酒》:
当学生读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不妨来句“是呀,这时间就像黄河的水,一去不复还!”
当生读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师接“人生苦短啊!”
当生读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师接“所以,在与三两知已千里相聚的开心时刻,一定要喝个尽兴!”
当生读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师接“上天给了我才华,一定可以得到发挥,因此应该高歌痛饮,即使请你们饮酒而散去千金,还会重新赚回来的!”
……
像这样采用对读方式,在学生和古诗词之间架设起一座助力桥,既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直见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又能帮助学生领悟本诗语言的表达美、格式美。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种感悟诗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法,亟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掘。只有抓好学生的读,让读的音韵激荡着孩子,让读的张力托举着孩子,让读的艺术熏陶着孩子……让“读”领风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易小青.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J].江西教育,2019(36):46
[2]蒋圣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線,2019(34):60-61
[3]韩素静.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朗读教学要求和指导方法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