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2020-12-18 04:17郝书松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动手图形

郝书松

摘要:动手操作是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万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动手操作这教学万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课堂学习;兴趣;数学思维;合作意识;学习效率;主体性;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有了兴趣,学习地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

例如在学习年级下册的分类与整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具袋中的气球图片按形状和按颜色分类与整理,从而发现因为分类有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电不同,但气球的总数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不知不觉就把抽象的“分类”的含义和整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节课下来,学生不仪学得轻松,还意犹未尽。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陧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其乐无穷的。

二、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能够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买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没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万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折折、比比、画画,很容易的就判断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了相应的对称轴。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的活动,是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希望自己用最简洁的话语把知识传授给学牛,也希望学生深到记忆并理解透彻,但希望只是希望,对于小学生这样的低学龄儿童,传授给他们文字形式的知识,可能对于大多儿童那只是文字知识认识他们,而他们却与文字知识无关。每当这时就需要采取另种方法去教学,而在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无疑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这节课时,小学生对于几分之的概念并不能准确的掌握。而在教学中组织活动:通过折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个正方形的四分之。(要求步骤:(l)、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用过的正方形彩纸折折;(2)、然后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折的;(3)、并把其中份涂上颜色;(4)、听到老师的三声掌声,活动停止。)在学生折叠正方形纸或者在把正,5-eU4成几等分的时候、在给等分份涂色的时候,让学生在折叠和等分的时候把几分之一的概念理解透彻。这样来,学生不难理解几分之的概念:把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准确的掌握新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学时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敢于发问、勇于探索,真正地融人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所以,培养孩予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低年级孩予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很自然轻松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9的分与合时,引导孩子通过摆小棒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操作,谁来摆、谁来组织、谁来记录、谁来展示学习成果、谁来总结就需要小组中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在这种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如果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唱独角戏,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大大减效。因此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探究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主体性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贴近买际,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養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年级七巧板这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看看、比比、拼拼等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全面地掌握七巧板的特征。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动手图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分图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