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起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这为我们指明了“数学广角”教学的主要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对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农村小学而言,如何上好一节《数学与广角》课使很多数学教师感到困惑迷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农村小学《数学广角》的教学方式。
一、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时为了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使用,设计的教学情境多数以城镇生活为基础,这种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所任教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情境进行加工。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推理》的情境导入时,我就大胆地把此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喜爱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有机结合。第一个环节就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在夜里灰太狼抓走了一只小羊,请你根据所给条件猜一猜被抓走的究竟是喜洋洋、沸羊羊还是美羊羊。这个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把条件抛给学生:被抓走的不是女生;被抓走的不是喜洋洋。学生会轻易推理出被抓走的是沸羊羊。第二个环节就是帮助喜洋洋救沸羊羊,把教材中的例题设计成狼堡闯关的问题,每推理出一道题都会打开一道大门。在一步步闯关中,学生对推理的认识也深刻了,对于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连线法、画表法)也进行了对比。
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达到了“《数学广角》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间”的目标。
二、自制教具,鼓励学生实际操作
由于农村孩子的见识比较狭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讲解《数学广角》时,动手操作和教具学具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农村小学配备的教具都比较简陋,学具在农村也不好购买,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教具、学具,辅助教学。
如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我就让班里的学生画了15棵树,涂好颜色后剪下来。把这15棵树用双面胶粘在磁钉上,在黑板上画好“路”后,学生就可以来黑板上按照例题的要求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一棵棵种下去,学生就会明白20÷5=4求的是4个间隔,把树与间隔一一对应后,会发现两端都栽时,间隔数+1=棵树;只栽一端时,间隔数=棵树;两端不栽时,间隔数-1=棵树。通过动手摆一摆,就把《植树问题》的难点突破了。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提出:“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优化-烙饼问题》时,为了更加直观、学生更好理解,我把学生每4人一个小组,大家在课前按照例题在硬纸板上把饼和锅画下来,剪下来。在课上讲解时,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挑选出最省时间的方案,深刻理解“同时”的含义,初步体会合理安排事情的方法。
三、数形结合,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数形结合可以把《数学广角》中难以理解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由于农村学生具有腼腆、不自信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大多数是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同学,对于优等生的答案很多同学是不敢质疑的,尽管和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不一致。因为很多农村学生没有发散性思维,他们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数学课堂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是优秀生的责任,“我”只需要记下正确答案。而《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并能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我在进行教学时刻意设计了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在讲解《植树问题》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当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有的学生说“20棵”,大家就跟着附和20棵。这个时候如果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这道题有“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3种解决方式。所以就把课堂还给孩子,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学生用课前自己动手做的学具“小树”在课桌上摆一摆。这个时候就有学生质疑100米的小路太长了,摆起来太麻烦。这时候教师可以提示“我们可不可以先研究20厘米的小路,每隔5厘米栽一棵,可以栽多少棵?”学生纷纷点头,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多多鼓励小组中不自信的学生进行摆一摆,把自己的种树想法说给大家听。经过小组讨论探究,确定下自己组的种树方案,在班级里交流。基本上探究出的种树方案有4棵和5棵两种。老师并不判断对错,而是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两端栽树和只栽一端的种树图片,学生会感悟到原来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通过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种树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更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时候学生的答案不是最简便的,但是却闪耀着学生的思想火花。我们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总之,身为农村教师的我们,在给那些淳朴腼腆、不太自信的孩子讲解《数学广角》时,多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对于不那么完美的答案,我们不要急着否定,因为每一个答案中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学生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