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娟
20世纪至21世纪之交,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的20年间,“新”的数学教育理论、教改方案、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争相“上马”,付诸实验,多数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也有若干个实验范围达到数省或20个省市自治区,实验时间持续数年,个别的持续到21世纪初.它们共同的一点是:在热闹一阵,取得了某些“成果”之后,即曲尽人散.然而,在我国这次新一轮数学教改“大浪淘沙”的严酷环境下,MM模式是能存活下来到为数不多的模式之一。MM教学模式,即“教师遵循教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促使教学、学习和教学发现过程同步,‘即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同步协调”这样一种数学教育方式。
MM教育模式是数学教学的原则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也只有在教学中才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也叫微型设计,也就是对一个概念、公式、命题、法则或例题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具体实现课堂教学总体构想的任务.
按“ MM教育模式” 的“ 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同步协调” 的原则, 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 也就是知识生长过程的设想.这是个简化、理想的顺乎自然又有必要的波折歧路过程, 像历史在戏剧中的重演.下面看两个例子:
例1:同类项的教学
师:牧场上有一群动物现在要弄清什么动物有多少?小强说有2头牛, 3匹马, 5只羊,4头牛, 2匹马.小华说有16个马牛羊.他们说的对吗?
A:小强说得对, 但是太罗嗦,同样动物说两次;小华说得不对,把不同的动物放在一块了.
师:你是说应把同类动物放在一块说,不同类的不能放在一块, 是吗?
A:是的.
师:谁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B:我举一个:我去买早点,说“买个烧饼油条” .卖烧饼的人说“到底哪样买多少?” .我说“一个烧饼,两根油条,三个烧饼,四根油条,”那卖烧饼的说“神经病”
师:这笑话里有一条深刻的哲理, 耐人寻味.正常人应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否则, 就被认为“神经病”,“吃错药”.如开始的例子,应当说,牧场上有6头牛,5匹马,5只羊,简单明了.在科学中,正确分类就更加重要了,我们再看这个:
这是一个多项式.好,请随便给x,y各一个值,可立即算出这个多项式的值.
C:x=0.11,y=10
师:1
D:x=-100.y=10.
师:…20
E:您不是从头算的, 一定有窍门.唔, 您是不是把有的项并在一块了?
F:我看出来了, 您是把相同的项, 并在一块了
师:“ 相同的项” 既然分成一类, 干脆叫它“ 同类项”,那到底什么叫同类项呢?拿,,来说,它们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呢?
G:字母相同, 系数、字母排列顺序不同,但不要紧.
师:那么xy也与它们是同类项啦?
G:不行,它与那三项指数不同.
H:x的指数是相同的呀!
G:Y的指数不同.
师:终于“逼上梁山”了,谁来把上面的讨论归纳一下,给“同类项”下个定义?
F:我们把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叫同类项.
师:系数和字母排列顺序呢?
F:可以不管.
I:可说成“ 两同两不管”.
师:好极了,好一个“两同两不管”,贴切而顺口.同类项怎样合并呢?...(略)
日常生活中往往有数学理论的“素材”,注意挖掘,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科学分类”是人的重要的思维.本设计抓住这两点,难能可贵.另外,更巧妙地运用了MM模式中探索发现的启发式方法,创造了强烈的“问题情境”,通过讨论,重现了归纳发现的过程.
例2 一道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师:有这样一题,请大家考虑:平面上两两相交且诸交点无三点共线的n条直线,交出多少点?如设交点数为f(n),求f(n)的表达式.
生A:可用不完全归纳法,猜出表达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生B: 我来试试看.
师:怎样猜出来的?
……
生G: 我也有个别解:因n条直线中每条都与其他(n-1)条交于(n-1)点,n条共交于n(n-1)点, 但每点算了两次,故f(n)=n(n-1).
师:这可叫做“枚举计数法”,还有吗?
生H:这间题可有另外提法:平面上有三三不共线的二点, 可确定多少条直线?
师:好极了,一个是“线交点”,一个是“点连线”,叫做“对偶问题”.
生I:也可说成每两点连一条线段, 可连多少条线段?n个人每两人握二次手, 共握多少次?似乎有很多很多提法.
师:这就是数学抽象的好处,一道好题,抽象地看,可作为一个模型.必要时, 又可赋予不同的意义,上述题目可以统一叙述:为一个集合有n个元素,每两个配一对,共可配多少对?这就是一个计数模型,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學措施指导学生制作模型、画图、计算搜集资料, 对资料进行观察、处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和作出猜想;提供题目让学生解答、练习, 指导读书等.使学生真正参与概念的建立、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的探索发现,题目求解方案的制订、执行及对解答的评价等等, 使学生真正成为“ 生产” 知识的主人, 这就是MM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