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18 07:40钟铭佑
大学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西法治法律

钟铭佑

[摘 要]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广西地方急需大量的法治人才。对广西地方法治人才的培养,在内容上应当围绕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法律素质进行,通过让学生参与辩论赛、组织模拟法庭、参加法律服务、担任人民调解员、担任“校外法治辅导员”、参加教学实习等途径展开。

[关键词]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164-03

一、广西地方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广西地方,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同时,广西区内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组织等部门,也都急需熟悉法律业务的精英。这种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治人才地域需求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2019年9月20日—23日在南宁召开了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重点打造“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扎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及经贸投资合作[1]。北部湾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强调,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交换中心,使其成为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物流基地,成为辐射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纠纷,需要大量的法治人才去解决法律实务问题。

(二)法治人才类型需求

目前,西部開发开展得如火如荼,广西地方需要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等复合型法治人才,这些人才的特质表现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法律技能素质。这对我们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法治人才特色需求

广西地方需要通晓东盟小语种、了解北部湾经济区、精通国际贸易、熟悉跨境电商的法治人才,并要求其能够熟练处理物流纠纷案件、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案件、旅游合同纠纷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海事纠纷案件等法律实务。

二、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的内容

(一)思想素质培养

第一,牢固树立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人民司法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此法律集中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我们作为法律人,应当执法为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归,坚决反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司法腐败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自觉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义利观。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应当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广西地方经济。

第二,具有维护正义的优秀品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应该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真理和正义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法律包含着真理,同时又强调公平正义。法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和正义的维护者。追求真理、维护正义,是法律活动正当性的不竭源泉。广西地方法治人才素质培养就是要通过法律实践活动,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使之具备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优秀品质。

第三,树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法律人的信仰是法律至上,这是法治生成的前提条件。在法学教育中,我们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崇尚法律、信奉法律的观念,使之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让他们把握法律精髓,又注重通过法律职业活动去维护法律秩序,树立法律权威。

第四,具有行业自律精神。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人更应当强调自律。法律人维护法律职业地位和形象的重要因素是认同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这是由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概括而言,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讲究法律事实、追求程序正义、强调行业自律。为了使学生在入职前对相关岗位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法学教育中,应当向学生介绍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并引导他们认同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加强自律性[2]。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恪守法律职业伦理道德。

(二)知识素质培养

第一,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法律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着,它常常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现象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不懂得其他领域的知识,那就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人。因此,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使其深入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懂得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第二,掌握好外语和网络知识。外语知识和网络知识是工具性知识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化趋势背景下,法律事务全球化,这就要求律师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外语法律文书,不能与国外客户交流,其结果是不能抢到高端的国际法律事务。同时,在当今时代,法律事务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趋势,律师往往使用网络与当事人联系,通过网络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因此,使学生熟练掌握外语知识和网络知识是广西地方法治人才素质培养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三,具备良好的社交知识。法律活动需要与人打交道,社交知识是法律人的必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讲,从事法律相关职业,善于与人沟通,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插上翅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为其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奠定了基础。因此,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生社交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对学生加以指导。

(三)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增强身体素质。机体的力度、速度、耐受度和韧度是身体素质的主要表现。处理法律事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体力和脑力,加班加点是常态,法律工作者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很难胜任这种工作。因此,法科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第二,培养心理素质。从内容上讲,态度素质和禀性素质是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从范围上讲,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是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在法学教育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正当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绪承受力、抗挫力和稳定力,培养学生谦虚、冷静的性格和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针对法学教育目标,应该设置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遇到的困难,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的广西地方法治人才。

(四)法律素质培养

首先是法律思维能力培养。法律思维能力表现在:其一,把握法律概念。这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具有普遍性、权威性的范畴。每个法律概念既没有规定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都有其确切的含义。正确理解法律概念,并诠释其含义,这是法律思维的前提基础。其二,重视法律推理。法律推理这种活动,是法律职业者从解决法律问题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和命题,综合法律、道德、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及社会情势、当事人具体状况进行推理[3]。它把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案件中,解决矛盾纠纷,使受害者得到抚慰,加害者受到惩罚。这种活动能体现法律职业者的综合素质,在法学教育中,应该加强法律推理能力的训练。其三,论证裁决文书。裁决文书承载着当事人信服力和社会公信力。裁决文书的撰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论证能力。裁决文书需要说理透彻、论证充分。在现代社会,对文明健康的法治生活而言,法律人的法律论证能力既需要,也必要。因此,法律职业者要刻意加强这种法律论证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法律表达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是法律素养的外在直接体现。法律表达是法律思维的延续,常常通过法律语言和法律概念来表达。从事法律职业,没有好的法律表达能力,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正如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所言:“要想在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中取得成功,你必须尽力培养自己掌握语言的能力。语言是律师的职业工具。当人家求你给法官写信时,最要紧的就是你的语言。你希望使法官相信你的理由正确,所依靠的也是你的语言。”[4]作为法律人,精练、准确的表达是其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而作为优秀法律人,雄辩、深刻、创造性的表达则是其应有的职业技能。

再次是法律事实探知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往往通过调查、搜集、分析法律证据而表现出来。法律事实探知能力的核心是调查证据的能力。探知法律事实、查明案件真相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法律人运用法律思维去选择、判断事实的过程,体现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对立统一。对法律事实的认定,会涉及法律适用方面内容。因此,法学院校应当把培养学生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放到与培养其他法律职业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5]。广西地方法治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应该重视学生法律事实探知能力的训练。

三、广西地方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举行辩论赛

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具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辩论,通过富有教育性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充分交流、自主讨论的机会。通过辩论赛,让学生展现激情四射、青春洋溢的时代风采,在竞争激烈的氛围中感知、体验和理解相关知识点,领略法律的“雄辩”魅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模拟法庭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书记员、审判员、原告、被告、代理人、辩护人、第三人等角色,直接参与庭审中的各项工作。其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将课本上的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在识别事实、运用知识方面得到检验,熟悉法律程序的运行过程,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种活动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参加法律服务

第一,送法下乡。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学校周边乡镇宣传《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土地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向农民发放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维护农民权益。

第二,法律服务进社区。加强社区法治建设,是促进城市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走进城市社区,向社区居民发放资料,宣传《宪法》《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贡献力量。

第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对那些需要参与诉讼,却因经济困难而请不起辩护人、代理人的公民,由国家免费为其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制度。在学校,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这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好途径。

(四)担任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调解民间纠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调解员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领导下,经群众选举或接受聘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6]的人员。高年级学生在自荐或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筛选、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受聘担任居民社区调解员。担任调解员的学生与其他调解员一道努力工作,解决民间纠纷。这种“学以致用”的培养途径,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有益的检阅。

(五)担任法治教育校外辅导员

增强中小学生法治观念,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未来。多年来,我们鼓励学生们大胆走出法学象牙塔,走进中小学校园,接受聘任,担任中小学法治教育校外辅导员或法治班主任。大学生哥哥姐姐与中小学生交朋友,聊生活、谈学习、搞互动,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学习,对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很有裨益。

(六)开展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全面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们了解法律实务部门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状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到各城区、县法律实务部门开展教学实习。通过这种途径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法律的重要职责。法学学生将来主要从事法律服务、司法裁判、行政执法等工作。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人才,我们应当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法律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面向广西各领域,培养理论知识全面、专业技能精良、综合素质过硬、竞争条件优越的地方法治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取得丰硕成果[DB/OL].(2019-09-24)[2019-11-09].http://www.gov.cn/xinwen/2019-09/24/content_5432794.htm

[2] 郭哲.“德法兼修”下法律职业伦理之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9(6):89.

[3] 鐘铭佑.应用型法律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4.

[4] 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M].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 周世中.走出法学象牙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李瀚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3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广西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