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联动”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2020-12-18 07:42毋张明
理论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独立学院

毋张明

摘 要:当前我国独立学院面临着关键转型时期,如何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解决好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是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难题,也对独立学院自身是否能够健康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力图通过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外部与内部困境以及创新与动力缺失等不同层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探究,从组织体系建构、党支部组织生活、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支部阵地建设、宣传引领工作等几个方向出发,探索与独立学院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为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有序、自主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9 — 0037 — 03

学生党支部负载着教育管理与监督党员以及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是高校党组织建设体系中基层的一线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高校中的党支部,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1〕。当前我国独立学院面临着如何从机遇型、政策型竞争转向实力型、内涵型竞争的关键转型时期,其学生党建工作“带土移植”的历史渊源问题迫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出现种种不适应与不匹配,其学生党支部的整体架构设置模式多数沿袭了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现行体系架构以及发展规模与要求不相适应。同时,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未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多元的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作为网络媒体主要使用者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易受到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因此,作为高校思想阵地堡垒的学生党支部至关重要,在国家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如何活化继承与有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以及如何打通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面临的现实困境

学生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目标,对高校党建工作内容是否能有效、有利、有用开展提出了重大要求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并逐步提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问题〔2〕。2017年《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将党支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与承接载体,2018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成为党支部规范建设的制度遵循,同时条例中也对高校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固有体制的移植使得党支部建设“标准不准、规范失范”。在很大程度上,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模式带有母体高校的“影子”,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忽视独立学院学生群体差异与实际发展需求,一方面支部建设标准不明确,存在一刀切与模糊空洞的情况,另一方面支部建设操作不规范,存在重形式轻内容与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互动促进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日常工作中局限于以思想教育代替制度管理、以纪律约束代替制度建设,忽视了学生党建工作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这些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进程〔3〕。

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与入党动机的趋利化给独立学院党支部建设带来难题。学生以95后—00后阶段为主,理想多元化,自我意识较强,个体以兴趣为导向开展社交活动,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种新时代青年特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活力,但在现今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环境的双重夹击下,其理想信念与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来自个体、家庭、社会的多种压力,使得学生出于利己因素考虑入党,导致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

重形式轻内容,党支部工作方式开展粗犷。党务工作组织不健全,缺乏专职党务工作者,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为辅导员与高年级学生党员兼任,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深刻、业务经验不充足的問题,因此在党支部工作中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在党日活动的开展中,重形式轻内容,缺乏思想政治引领,过于形式化与理论化促使教育引导的亲和力不足。在党员的发展中,重文化素质所占比重,而轻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意识与党性观念淡薄。党建内容单一、服务性不强、互动性较差,发展党员之后,党员管理处于放任状态,缺乏思想和活动上的交流和互动,偶尔组织党员活动基本处于应付及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的目的,活动内容空洞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4〕。

党支部的优良传统及文化不易积淀与传承。以班级、院系为单位设置党支部,虽然能够通过组织优势与专业特色在党建育人方面形成合力,但由于事务性工作繁杂,很多时候班级、院系团学组织与党支部工作往往重叠交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建的影响力与严肃性。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因人事更替、毕业就业等因素交替更换频繁,导致党支部优良传统及文化不易积淀与传承。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容易受母体高校师资以及社会需求影响,专业学科撤销、更替、合并频繁,伴随着班级、院系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因学校专业设置变动而自动撤销,造成党支部积累形成的特色工作经验不易积淀和传承延续。

二、“四化联动”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一)抓好党支部工作的关键环节,推进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规范化

1.制定并完善支委工作职责,理顺学生党建工作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普及教育

党支部的班子建设是党支部组织体系设置的核心环节,因此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实际与工作需求,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党支委班子建设,制定并完善现有支委工作职责条例,对于党支部支委会班子不健全、不协调的情况要及时补充与调整。在党支部委员的选拔中要注重选用业务能力与先锋模范作用兼备的学生骨干担任,同时改变“做中学”、“重使用,轻培养”的固有思路,加强党支部委员的培训与培养力度,并通过党支部班子述职评议与党员群众评议结合的方式强化考核与激励。在党建业务工作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成体系的党员发展制度与学习制度、管理制度与考评制度,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党建环节在全过程中育人,同时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普及式党建教育活动,及时发布与推送各类基础性的党建工作信息,做到广大学生全覆盖,实时关注、关心、关爱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途径手段促进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发挥“支部建在连上”优势,灵活设置党支部,扩大有效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5〕。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优势传统,灵活设置学生党支部,以独立学院学科专业为类别依据划分设置党支部,能够增强党建工作与专业学科建设的紧密联系,以党建带科研、以科研促党建;以活跃的社团学生群体基础上设立党支部,能够拥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与思想观念,能够增加党建工作的亲和力与活力;以团学组织为基础上设立党支部,能够促进党团一体化发展,提升党组织对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力与指导力;以学生公寓基础上设立党支部,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地缘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与覆盖面;以网络媒体手段设立网络党支部,能够主动挖掘学生阵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提升对毕业生阶段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二)强化支部的政治功能,推动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1.抓实主题党日活动,把握“规范动作”与“自选动作”

党支部工作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抓实、务实、办实主题党日活动,并

要努力探索将“三会一课”与组织生活会等重要教育形式融入到日常,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作用的同时,处理好“规范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相互关系,既要把组织生活的学习内容突出强化,又要根据党支部不同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与创新发展。在支部活动内容上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少而精的品牌活动,在支部组织形式上通过合作共建等模式,充分挖掘多方有利资源,激发参与热情。

2.强化过程指导,探索“上下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各项工作的过程化管理,积极思考党组织教育管理制度的方法与路径,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系统设计,不断丰富内容,提高质量,避免流于形式,探索“上下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例如,上级党组织要定期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并且党委会“点对点”定向联系一个基层学生党支部,创新“新生第一课”的内容与形式,以改善学生党支部理论不足与党建工作不规范等情况,同时也促进上级党支部落实问题清单与任务清单,抓好、做实党支部存在问题整改,切实提升学生党支部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三)激活党群活动场所功能,突出党支部阵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1.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能够立足支部专业实际,积极组织党员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多样、丰富、创新的社会实践等志愿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包括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志愿服务、党风与学风建设志愿服务、文明校园与文明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劳动能力,培育党员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水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与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从“微”入手,打通党支部联系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以党小组与入党积极分子为单位,通过党小组建设与积极分子培养两个方面为抓手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更好的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让党支部的工作能够落在实处,避免教育始终“走在路上”,党建始终“停在嘴上”,党支部工作始终“末梢堵塞”的情况。大胆探索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建在宿舍、建在社团、建在校企合作单位等,避免学生党支部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脱节〔6〕。将宿舍作为党群活动重要场所,探索将党支部搬进宿舍,融入日常生活,试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打造学生红色公寓,使每一位党员、党小组、积极分子成为党支部的“微驿站”,充分将党支部工作融入日常,打通党支部联系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3.打造智慧学生党建“融”平台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青年群体聚居其中,网络已成为党支部工作亟待开拓的新领域、新阵地,融合多类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生党建工作已成为趋势,虽然当下已有网上党校、全国党员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的网络平台,能够及时实现各类党建工作与业务的发布与办理,但是存在分散不集中与内容交叉重复的情况,使得在党建工作开展的效果和效率上大打折扣。独立学院需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确保对接全国党员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减负提效,打造集学生党务与学生事务于一体的智慧学生党建“融”平台,实行党员各类信息与教育活动“一键式”办理,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办好,加强党务工作信息化与融合化平台建设,以丰富党群活动场所功能的内容,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党建渠道,促进党支部宣传引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1.主动抢占网络党建的新高地,利用新媒介技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全面覆盖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习惯,也为党建工作插上信息技术这个科技的翅膀,青年群体希望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以及更“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方式,因此,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能抛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应结合融媒体发展,积极探索网络党建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应充分利用好多种渠道,将党建宣传教育、党务公开、党员培养等内容结合融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拓展党建学习内容更新,及时组织网络交流活动,实现党内生活在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及深度融合,用新媒介技术打开学生群体的心扉,爱国爱党教育与引导也会更深入人心。

2.丰富党建工作“色彩”,拓展党支部网络组织动员能力

通过网络平台,通过面向学生征集党支部活动方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择优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与教育意义并存的党日活动,搭建党支部与学生之间友善融洽的桥梁。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建文化活动,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融合进党支部活动中,通过体验与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党性素养,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去拓展一系列党建文化为主题的品牌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拓宽党支部网络组织动员能力,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S〕.2018.

〔2〕陈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实需要、衡量指标与整体推进〔J〕.宁夏党校学报,2019,(04):67-72.

〔3〕楊惠麟,陈钦华,田建湘.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4):117-118.

〔4〕赵刚,陈晓敏.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问题研究及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8-119.

〔5〕习近平点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717/c1001-30152190.html

〔6〕胡琴.“五化联动”推进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95-97.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独立学院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