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2020-12-18 04:15程红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关键词:操作活动有效性数学

程红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从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操作活动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才能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操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说、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一、操作时机的选择——有效操作的前提

1.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组织操作活动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常常设计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学习。教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进位加中的“先凑十,再相加”,退位减中的“个位不够减,拆开十来减”。三年级的学生初次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此时可以设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边分小棒边列除法竖式,将每一步的操作和竖式的书写相结合,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在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时组织操作活动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具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逐步抽象,进而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需要探究学习时组织操作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操作也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手段。当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开展探究学习时组织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思考方向与学习路径。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

二、操作方法的设计——有效操作的重点

1.任务驱动,精细设计操作过程

在设计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有学生立场,要把握重难点,从目标出发,采用任务驱动机制,精细设计操作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四年级学习“密铺”时,“验证三角形、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而教师需要精心为学生准备好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可能还要对各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工。

2.关注细节,选择恰当的学具、教具

操作活动是一个动手动脑、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活动化的学习过程。学具、教具是媒介,学生是主体。操作活动能否有效展开,教具学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二年级上学期“时分”的学习。在学生用的学具盒里配有小钟面,但这个小钟面很不科学,因为它的时针、分针的转动需要学生用手分别调节,不能体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联动规律。这样的钟面不利于学生对时分之间关系的了解和把握,不能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得出“1时=60分”。因此,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应该选用带齿轮转动轴的机械钟面做学具。

3.关注学生思维,做到边“做”边“说”,做完有“记”

心理学认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言语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用语言表述操作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设计了一个操作探究算法的活动,并要求学生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出来。于是,在汇报时,学生有以下的表达“15减9,先从15里减5,再从10里减4,还剩6”“用凑十法做,9+(6)=15,所以15-9=6”“5减9不够减,把5放一边,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学生通过表达,厘清了思路,完成了知识回顾与建构。

操作时不光要边“做”边“说”,还要加上“记”。“记”是用数学的语言(数字与符号)来记录刚才的操作与思考,是一个化具体形象为逻辑抽象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想”世界。

三、组织策略的实施——有效操作的保障

1.严格要求,指令明确

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是有效操作活动的保障。在操作活动课上,学生要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手记录,这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始操作之前一定要进行“操作活动的培训与动员”,讲清活动要求,对于可能出现的干扰操作活动的行为做到预告和禁止;其次,教师要在组织活动时步骤清晰,指令明确,不然学生就会很混乱,操作活动就会低效或无效。

2.激励启发,及时评价

操作活动需要学生的专注投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操作、乐于思考,达成操作活动的高质高效?答案就是:要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收获“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之一来自教师的评价。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性语言,要带着“放大鏡”去看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还要技巧性地树立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教师要能适时地通过对话交流、鼓励参与、给予表现机会等方式,使其回归学习活动。

总之,有效的操作活动不仅需要技术与细节上的精益求精,更需要师生情感上的互动与支持。关注操作活动的本身,更关注活动中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7.

[2]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1.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操作活动有效性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