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英
摘 要:生本教育符合当下教育主流,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同时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它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主体的感知来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分配,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下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意识转换了思维。就“生本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改变进行探讨,以此来提高人们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设计好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一种崭新理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生本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教育者对数学教学新的认识,而且能使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生本教育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随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应转换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走进”课堂,参与课堂,在学习中发现个人的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不能一味的让老师讲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就算老师讲得妙语连珠,不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虽说古人就曾提出教學要因人而异,但是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是老师为主观个体,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这不仅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鉴别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依赖等心理。因此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的浪潮中生本教育应运而生,生本教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奠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生本教育”下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学对于老师要求很高,一方面是学生难于管理,注意力无法集中,学生之间容易分神。一方面是课程设置,对于刚刚上完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数学计算无疑是一道难关。因此这就要看老师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正确的教学模式会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设立教学情境
例:在教学“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课堂中,作为教师你首先应当让学生动起手来,裁出一个正方形,在同学裁正方形的过程中,给学生讲正方形有哪些性质以防同学裁错。裁完之后找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所裁剪的正方形。在这个课堂热身的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奋点,也使学生更加好奇这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想去探索。紧接着,作为教师现在你应该发问:“大家猜一下你们手中正方形的周长是哪些部分?它们的和等于什么?”这个板块为学生自主思考的板块,学生在你所提出的疑问中去寻找答案,然后进行交流,最终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最后你再公布答案,再做实验讲解。整个流程下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渴望,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加深入课堂,而且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专注力较差,很难对一个事物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数学又作为一门需要静心研究的学科,无疑会给老师巨大的教学压力,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走“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大大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清除小学数学教学障碍,可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讲解“长方形面积公式”,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寻长方形,看看其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哪里是它的长和宽?然后再对照课本进行比对,这一步在课下完成。老师在课上可以问学生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答。这样就完成了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相结合。讲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方法,老师应引导学生多多去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数学源于生活,可以让学生跟家长去讲解他们所看到的数学世界。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社会,“生本教育”巧妙地将学生和老师结合起来,两种群体之间构成了一座桥梁,使之间的隔阂缩小。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推动作用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生本教育模式现已在一些地区展开,得到了很不错的反馈,但是小学老师也应注意不要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己地区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每个地方体制、经济能力、生源等有所不同,因此生本教育并不适合全部地区,也应因时因地制宜。生本教育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希望小学数学要给学生学习数学一个好的开始。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生本教育的模式下,将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与生本教育理念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生本教育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发展,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平台,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思维模式更加扩散,进而强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2]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
[3]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