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

2020-12-18 04:15徐玲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徐玲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具体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课堂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中,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品格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而且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比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了计算算理,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计算出结果,那么学生就具备了初步的运算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始末,是学生展开其他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通过计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算能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较强的估算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迅速确定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并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数感。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估算练习。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数学例题:游乐场内,已知一张成人票的价格是175元,儿童票的价格是99元,那么三年级王明以及父母需要给售票员几张百元钞票?通过估算,学生能够脱口而出5张。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便捷性,就会加强估算练习,进而就能形成一定的估算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口算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口算抢答竞赛。如关于多位数相加部分,教师可以随意出示口算题目:55+45,口算出答案的学生迅速说出100;关于多位数除以两位数部分,教师可以随意出示口算题目1200÷300,口算出答案的学生迅速说出4。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口算竞赛。如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小组内的学生1出示55+45×4,学生2迅速说出235,然后学生2要再出示一道口算题目55×2+30,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口算题目的出示与计算中。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笔算细节。笔算同样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头戏。计算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知道笔算原理,但是笔算计算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位数没有对齐,小数点点错了等。如果学生能够注意笔算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那么就能准确无误地计算出每一道题目的答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笔算计算的各个步骤,并加强检查。

二、通过平面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启蒙时期,如果小学生能够结合文字以及图形展开合理的空间想象,那么就能形成平面几何学习的正循环。因此,教师要结合平面几何教学,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展开后续空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平面几何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内容,因而能够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与简单化。如“平移、旋转和軸对称”,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日常生活中上下平移的电梯图片,呈现抽屉开关平移的情景视频,呈现风车旋转的情景图片,从而促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情景理解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等概念。如“观察物体”,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从不同方位拍摄到的小汽车的情景图片,可以是从小汽车正前方拍摄的照片,可以是从小汽车正后方拍摄的情景图片,可以是从小汽车左方或者右方拍摄的情景图片等。通过对多张情景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从不同方位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是不一样的。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实物展开平面几何教学。如“观察物体”,教师可以在讲台课桌上直观呈现牙膏盒,促使班级学生展开观察、分析与交流。不同座位上的学生观察到的牙膏盒外形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会在分享交流中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三、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教学同样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认真分析题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出数学算式,并展开计算解答,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模型建构能力均能得到有效锻炼。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问题分析与模型建构的机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推理时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学生只有正确分析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才能对问题加以正确解答。而且审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提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数学信息通过数量关系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如这道数学问题:王大叔想要用22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看到这道数学问题后就要思考:这道题目中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面积最大所对应的数学知识是什么呢?进而学生就会想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以宽,而这道题目中长和宽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只有周长是已知的,周长除以2就是长与宽的和11,假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那么就是a+b=11,所以问题的最后就是a与b的数值是多少时ab的值最大。审题过程中,学生会从问题入手,层层推理,想出正确的解题策略。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错题的整理与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同样有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错误,原因同样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没有将题目内容与数学信息有效对应起来,无从下手;有可能是题目理解有误;有可能是计算方面出现了错误,有可能是解题策略有误等。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就是改正一个个错误,并构建一个个新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应用题错题的整理与反思,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建模能力。

四、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数学题目展开充分思考,从而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及途径展开问题的解决,进而促使学生在思考多样化解法以及比较解法优劣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类似的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如方程的实际应用题目,如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不同的解决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并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五、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并形成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

首先,新知探究方面的实践操作活动。如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就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图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学习过的面积图形计算,然后在对比分析与类比迁移中总结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具体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学生在之前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会在不断尝试中经历割补法的运用过程,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转化关系,进而学生就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还有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以探索与总结。

其次,巩固练习方面的实践操作活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巩固新知,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如学生学习过“克、千克、吨”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商场,掂一掂500克重的商品,感受一下1吨重的商品等。如学生学习过测量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测量一下学校操场的长与宽,测量一下自己家庭中卧室内的长与宽,测量一下课桌椅的长与宽等。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就能发现不同长度的测量对象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工具,以及实际测量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能得到显著增强。

最后,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专门抽出时间,组织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如《一亿究竟有多大》,一亿这个数字非常大,小学生对一亿这个数字的概念比较模糊,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動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学生可以运用大米粒,计算出一粒大米的平均重量,然后再计算出一亿粒大米的总重量,进而学生就能在增强数感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中,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数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廖钧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小学数学特色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上),2017(12).

[2]夏井川,刘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7(12).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