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
摘 要:童话中的审美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和大家一起去发现童话中的美,并思考和探讨如何将这种美通过教学传递到学生的心中。
關键词:童话之美;审美教学;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提高了童话的质量,增加了童话的篇幅。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建构的时期。因此,童话中的审美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挖掘童话的审美因素,发现童话中的美,再学会利用有效的童话教学来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将和大家一起去发现童话中的美,并思考和探讨如何将这种美通过教学传递到学生的心中。
一、发现童话之美
(一)语言美
童话通常通过动植物与人物之口来呈现和表达,所以有着生动活泼的语言,这些语言浅近自然,亲切真实,十分贴近儿童的语言系统,有利于儿童对文本语言的获得。其特点主要有:(1)句子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如“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喝水》)(2)词语重叠,句式、结构重复。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圆圆的”“绿绿的”这种重叠式词语,凸显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再如《树和喜鹊》一文中“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三句构成三段话,句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语言很有特点。(3)形象与拟人化的表达。如“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大象的耳朵》),这是一句典型的比喻句,将大象的耳朵比做扇子,十分的形象贴切,也符合儿童的想象性思维。“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豆宝宝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豆宝宝们活泼可爱的样子。童话这种文体独特的语言魅力使童话变得充满美感。
(二)形象美
童话中的人物身上充盈着人类最纯真、最朴实的情感,这种从人物形象中表现出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与理解,从童话人物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孩子们能感受到真、善、美,能体会到人性的光辉。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机智多识的青头小蟋蟀;《一块奶酪》中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蚂蚁队长;《小公鸡和小鸭子》中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的小公鸡和小鸭子;《雨点儿》中想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的雨点儿……当他们被赋予人的语言、行为、思想及情感时,更能贴近儿童的精神世界。其中,可爱、善良和勇敢的雪孩子,成了友谊、温暖的化身。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蚂蚁队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对“真、善、美”的讴歌,也营造了温暖人心的童真境界,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传达出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人文美
童话是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优秀的童话作品往往能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树从一粒种子钻出泥土,长成一棵大树,它觉得很快乐。后来,大树被砍倒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服务他人,它依然很快乐。因为它觉得能服务他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种快乐。就像《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的老屋和长胡子,他们帮助了别人,却快乐了自己。正是因为这些爱,才使得世界变得这么和谐美好。细细品读这些童话,我们大人都能够在充满温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爱,更何况是儿童。正是这种人文关怀,能使儿童在阅读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传递童话之美
童话之美需要通过传递才能留于学生心底,构成这座心灵桥梁的,正是教师的教学。教师不应过度进行童话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童话的审美价值。因此,结合童话之美,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指导朗读,品味美
朗读可以带领读者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入微,感人至深。因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朗读的价值。
童话在低年级教材中比重较大,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①正确、流利地读,读课文尽量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读,在适当处停顿,直到读通读顺。唯有这样,才能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意。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②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做到读得有感情,就要把不同的情绪和性格,都通过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③分角色朗读,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心情后,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鲤鱼语速适中。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童话作为抒情性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贴近儿童生活,具有音乐美感。多种形式地充分朗读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感受童话语言的美,体会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品味童话故事的情节美,有利于学生充分把握文本,有利于童话审美功能的发挥。
(二)形成对比,凸显美
1.人物对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作者总是喜欢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人物形象,使人物更鲜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结局等方面的描写,进行对比。对比其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走进文章。在教学《寒号鸟与喜鹊》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寒号鸟与喜鹊的动作、语言、结局、性格进行比较,学生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存在侥幸心理对待生活的人,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2.作品间的对比
在小学教材中,会出现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童话作品。教师在教学这样的作品时,可以把它们进行对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安徒生的两篇童话:《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与《丑小鸭》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童话表现的主题、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安徒生的童话创作的艺术美,逐步提高学生鉴赏童话的水平。
(三)引导深思,探究美
一篇优秀经典的童话作品往往会包涵丰富的内涵及审美价值。而这些深层次内涵的挖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主旨,可以这样引导: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1)是谁成为巨人彻底发生转变的关键人物?(2)小男孩到底做了什么让巨人有如此大的改变?学生读完课文后,很快知晓小男孩是那个关键人物,并从文中找出了描写小男孩的句子。经过思考与分析,学生发现小男孩的眼神,他的拥抱、他的亲吻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爱的力量。王尔德试图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可以战胜一切,包括人类身上那些根深蒂固的弱点,比如孤独、自私。
(四)激发想象,创造美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乐于想象是因为孩子的天性,童话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事物的美好遐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想象、联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作品中的美,获得审美愉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想象教学。
1.图文结合
插图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课本资源,有着对文字进行补充说明和艺术加工的作用。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常配有各色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在文字与图画间转换,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老屋以老人形象出现,额头布满皱纹,面容慈祥,孤独破败,小猫正仰头与老屋说话。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地联想插图展开相应情节的想象,还可以在相似情景中将小猫置换成老母鸡、小蜘蛛,从而大胆预测后面情节。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屋檐下织网捉虫的情景,老屋庇护着小蜘蛛。学生可借插图的变化,发挥想象,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补白续编
基于童话的文本特点,教师不宜多讲,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空白”,如省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引导学生填补这些“空白”,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髓,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短小而精悍,却承载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作者似乎有意少说或者不说,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空白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续编的方式可以满足孩子爱幻想的心理,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童话续编的方式得到延续。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二次创作,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如学完《蜘蛛开店》《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后,可以问学生“蜘蛛的商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老屋和长胡子还会帮助谁解决困难呢?”对故事进行续编。
3.角色扮演
一篇童话就相当于一个童话剧。角色扮演再现童话中的故事情节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通過角色扮演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还能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走近故事的主人公,体验童话的形象美,而这种感受的获得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给主人公配音,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的想象,寓教于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孩子掌握了动物尾巴的神奇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在执教《不会叫的狗》《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舞台上表演,学生通过对角色的体验,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狐狸的狡猾和小狗内心的情感变化。
再现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感受与体验,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童话中的美,不断优化童话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童话中的美绽放在孩子们心中。
参考文献:
[1]江旭艳.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4(3).
[2]刘芝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学,2015(4).
[3]邵雯轩.发现童话之美[J].新课程,2016(11).
[4]林全成.发现“美”,感悟“美”[J].江西教育,2016.
[5]刘阳.审美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