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有效探究

2020-12-18 04:16李家燕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摘要】当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不切实际,这直接影响了“师范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将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程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发展途径,为钢琴选修课教学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12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家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有效探究[J].北方音乐,2020,10(20):121-123.

钢琴选修课是小学教育专业通识选修课之一,既是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接受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源音乐素质的差别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必然也有别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师范类认证标准的引领下,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范性”人才。这就要求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现状要有全面的了解,方可探索出可能的改革模式。

一、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现状

(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

目前,全国的职业教育形势一片大好,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小学教育专业是很多考取高职院校学生的首选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招生并没有设置相应的、统一的音乐科目考试,因此导致生源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以北海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从17级第一届到目前19级,一共三届的学生,在高考前系统学习过音乐的几乎为零;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不到3%,有钢琴学习经历的每届都不超过2%,还有极少数从本校的中专部学前专业转专业的学生,有过琴法学习的经历,但在儿童歌曲的弹唱以及钢琴演奏等方面的基础都非常薄弱。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钢琴教学,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同时将这个作为教学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导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1)教师过分强调音乐的专业性、技术性,对教材的选择不够灵活,过多选用训练技巧的练习,而对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歌曲伴奏则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铺陈式内容的介绍上,无法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背景与学生特点,针对特定主题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只停留在弹奏技巧的训练方面,虽然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更谈不上活学活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2)教学方式一刀切,进行无差别教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学习的程度差异还是相当大的,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学习过钢琴,程度高的已经参加8级考级。也有不少学生在入学前是零基础,对钢琴并不感兴趣,存在排斥、畏难的情绪。如果教师没有正视学生钢琴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客观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缺乏教学实践

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就业岗位是小学教师,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学生必须将自己所学到的钢琴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到音乐教学当中。但是,这一实践环节的实施往往效果甚微。以我们学院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期会有两周的跟岗见习,第四学期两周的顶岗实习。但两次见习与实习,时间都比较短,学生没有很多走上讲台的机会,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上过一节音乐课,所学的知识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在第三年全年的顶岗实习中,有部分学生会安排音乐课程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他们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活用钢琴技巧,但因缺乏经验和指导,不知从何下手,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实习结束后,学生不再有机会回到学校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回炉再学习。这种模式与教学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学小学育专业钢琴课程缺乏完整的教材体系,很多高职院校都是沿用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的内容,导致教学课程内容多,难度跨度较大,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上,对于高职小学教育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工作中用不到如此多的课程知识,也无需掌握高深的乐理知识,很多学生尚未消化前面的音乐知识,就已经进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阶段,这样的循环必然会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兴趣。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也是保证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有效教学的探究

(一)参照毕业要求,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高等音乐院校或者本科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其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专业的表演家或中小学专职的音乐教师,而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培养的则是具备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专科层次初等音乐教育师资。因此,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除了要注重學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外,更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掌握系统音乐教学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专业基本功,钢琴演奏能力不一定很强,但能够流畅弹奏一些儿童歌曲,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风格,正确运用主要和弦进行和弦编配,选用恰当的伴奏织体进行伴奏、自弹自唱。基于这些目标,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只重音乐属性而轻视了教学属性,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确保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顺应社会对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提高实践应用,调整课程内容

1.围绕即兴伴奏教学铺垫选择教学内容

传统的钢琴教学,因为不重视学生弹奏技能的运用能力,将钢琴技能与即兴伴奏的教学分离,在学生掌握一定弹奏技能后才开展即兴伴奏教学。但是,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程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先进行技巧训练,那么即兴伴奏的导入就会滞后,时间上难以保障。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在保证以弹奏技能为教学中心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选择具有常见伴奏织体的练习曲和乐曲。因为这种体裁的练习曲和乐曲,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积累一些和弦进行、歌曲风格与伴奏织体的选用等即兴伴奏的经验,在学生真正接触即兴伴奏课时就能比较轻松地适应教学内容与进度,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基于这个共识,《车尔尼初步钢琴教程》(Op.599)就是非常好的入门教材,这本教材左手的伴奏音型包括了常用的柱式和弦音型(NO.11)、半分解和弦音型(NO.13)、完全分解和弦音型(N0.14),调式也囊括了两个以内升降号的调式练习;而且和弦进行明确清晰,曲式结构简单明了,为即兴伴奏教学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2.结合小学音乐教材选择即兴伴奏素材

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考虑,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素材的特点与要求,真正熟悉将来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材的作用。在乐理、视唱、声乐、琴法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均可以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作为课程教学中示范和训练的素材。钢琴选修课结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伴奏编配教学,既可以为更高难度的即兴伴奏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迅速接轨。从素材选用角度实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接地气”的教学,减少部分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压力和障碍,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顺应时代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在钢琴选修课常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机械化的弹奏,教学方法相对呆板、模式化,这样的“死”弹,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学生的钢琴技能在入学前都是零基础,在钢琴学习方面,接受与理解能力都不强,如此循环只会出现基础不牢固,而导致上层崩溃的现象。只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才能推动学生在钢琴选修课的学习道路上逐步前进。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对特定授课集体进行分层,从而将比较大规模的授课对象划分成一个个具有共性的小群体,针对每一个群体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能力特征有着更准确的认识了解,从而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授课目标与内容,采用提问、小组展示、个体演示等方式,灵活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素养、钢琴基础方面,本就参差不齐,多种分层。任课教师要从这个角度考虑,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兴趣特征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一类学生设定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计划,既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同时也提高钢琴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钢琴选修课引入分层教学后,增强了授课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从铺陈式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鼓励、督促、引导、纠正学生的学习,丰富了课程教学方式,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2.技巧即兴,结合展开

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最终都是为了即兴伴奏的教学打好基础。但是,其实这两项技能并不冲突,没有必要分前后的顺序开展,在技巧中融入即兴伴奏,在即兴伴奏中解决技巧,相辅相成,效果更为显著。例如《车尔尼初步钢琴教程》(Op.599)第13首,左手音型都是半分解和弦,在学习这首练习曲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右手小连线,“落滚”的技巧,左手全音符保持时值的同时,进行双音断奏外,更要引导学生对和声的进行和此类伴奏音型展开思考:这首练习曲的和声运用了Ⅰ—Ⅴ6—Ⅰ—Ⅴ7—Ⅰ的典型连接;半分解和弦适合用于情绪活泼、欢快的歌曲伴奏。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这首练习曲后,马上可以切入活泼欢快类歌曲的即兴伴奏教学。例如《粉刷匠》,先进行和声分析、编配,把半分解和弦直接套用在《粉刷匠》的左手伴奏。此外,在即兴伴奏中应用广泛的各个调式的正三和弦,也可以通过传统的音阶技巧训练,熟悉各个调式的和弦,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識点及弹奏技术的难点,为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结合可以提升学生音乐的体验获得感,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弹唱,结合实践

弹唱是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刚开始可以尝试让学生边弹边唱谱,慢慢过渡到边弹边唱歌词,由简到难,设计好难度的梯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进行“一歌多调”“一歌多织体”的训练。“一歌多调”就是要求学生先把所学歌曲以 C 调为基础进行弹唱,在熟练的基础上,将歌曲从原来的调移高或移低到另一个调,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移调能力,能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建立调式概念,更容易适应以后的教学工作。“一歌多织体”则是通过改变歌曲的织体形式来表现歌曲,做到一曲多用,以此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弹唱还可以通过集体弹奏、小组接龙、单独弹奏以及一人弹奏旋律、多人弹伴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实践能力。

(四)打破传统定势,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有效教学,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

1.评价内容多元化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评价内容要从单一的独奏考试转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考试内容多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乐曲演奏、歌曲弹唱、四手联弹、小组串联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考核方向,扬长避短,树立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评价方式多样化

正常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进行,分别由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构成。

小组评价不要横向评价,而是针对某个成员自身的情况进行纵向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教师评价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每次回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回课的优缺点,在后期练习中需要注意哪方面的技巧;用何种速度,触键方式,呈现的音色等。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跟教师单方面给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是有区别的,既促使教师反思教学,也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反过来,自我评价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自我整改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学质量内部提升。

多种评价方式同时进行,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实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教学的最优化。

三、结语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实施,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标准与动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教学,必须做到培养目标明确具体,突出专业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应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把专业办出特色,培养出的人才迅速掌握职业技能,真正做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政.高职高专小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改革构想[J].歌海,2014(2).

[2]雷励.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探索[J].当代音乐,2019(3).

[3]马棠华.钢琴课教学与评价改革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裴培,郑小云.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亳州学院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李家燕(1973—),女,汉族,广西北海人,研究方向:音乐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