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旺平
摘 要:通过分析马铃薯黑膜覆盖的增产机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选茬整地、合理施肥、起垄覆膜、精选品种、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分析清水县黑膜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为县域大面积推广黑膜马铃薯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马铃薯;黑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5-012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532 文献标志码:A
1 黑膜覆盖技术的优点
1.1 提升地温,促进生长
试验表明,黑膜具有很好的吸热效果,黑色地膜透光率只有1%~3%,热辐射只有30%~40%。春季采取土壤黑膜覆盖技术能显著提高地表温度,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有利于结薯。
1.2 减少蒸发,提高含水量
地膜密闭性较强,覆盖后可以防止水分大量蒸发,有利于及时吸收水分、养分,保持土壤湿度,起抗旱保墒作用。
1.3 改善性状,抑制杂草
覆盖黑膜可减少风雨对土壤表面的冲击,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土温变化平稳,让有机质处于正常循环状态。同时,黑膜透光性差,能遮挡阳光,抑制杂草,有效解决薯草争肥的问题。
1.4 土壤保肥,节约成本
覆盖黑膜后,可极大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挥发以及淋溶,膜下土壤温度、湿度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养分分解快,速效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均比地表高,为马铃薯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创造了良好环境。
1.5 预防病害,省工省劳
覆盖黑膜后,能使在土壤中越冬的各类虫害难以出土,有效减少害虫数量,还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各类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同时,可以减少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人工和机械工作,节省劳力。
2 丰产栽培技术
2.1 选茬整地
马铃薯最适合在疏松透气、富有营养、水分充足的轻质壤土和沙壤土中生长,切忌在涝地栽培马铃薯。选择适宜的地块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肥力,有效防治病虫害,防止土壤或病残体传播病虫害。连作马铃薯会导致产量持续下降,主要是因为土传病虫害大量累积,例如黄萎病、枯萎病等病害以及马铃薯线虫等虫害。前茬作物收获后,可采用畜力或机械及时深耕灭茬。若遇干旱,可先灌水增墒,然后整地[1]。
2.2 配方施肥
马铃薯是一种以块茎为经济产品的作物,需钾量大,属典型的喜钾作物。因此,施肥时应控氮增钾,一次性施足底肥。底肥应以农家肥和马铃薯专用肥为主,施农家肥1 500~2 500 kg/667 m2、磷酸二铵15~20 kg/667 m2、碳酸氢铵30~50 kg/667 m2(或尿素15 kg/667 m2)、草木灰25~40 kg/667 m2(或选用马铃薯等薯类专用肥、三元素复混肥50 kg/667 m2)。
2.3 起垄覆膜
划行起垄地块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梯田、沟坝、缓坡旱地,每幅垄分为大小两垄,覆盖地膜按宽行80 cm、窄行45 cm取直线划行。先在大垄中间开深约10 cm的浅沟,将所用化肥按确定的施用量集中施入大垄的垄底,用步犁沿划线来回耕翻起垄,用手耙整理后,形成底宽80 cm,垄高12~15 cm的大垄,将起大垄时的犁壁落土用手耙刮至小垄间,整理成垄底宽45 cm、垄高5~10 cm的小垄。保证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起好垄后,覆盖宽120 cm、厚0.008~0.012 mm的黑色地膜,两幅膜相接处位于小垄中间,用相邻垄沟内的表土压实,每隔2 m横压土腰。覆膜一周左右,地膜紧贴垄面后,在垄沟内隔50 cm打孔,使垄沟内的积水及时渗入土内。为防大风揭膜,覆盖好地膜后,在垄沟内的地膜上隔40~50 cm打直径为1.5~2.0 cm的渗水孔。
2.4 优选品种
結合清水县生产实际,以早熟脱毒马铃薯良种为主,选用陇薯3号、陇暮4号、早大白、庄薯3号、青薯9号、青薯168、克新6号等马铃薯新品种。严格选择壮龄块茎作种薯,选择表皮光滑、色泽鲜明、单薯重40~60 g的健康种薯作为种子,淘汰不具备以上特征的病薯、烂薯,以及畸形、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块茎。切马铃薯种子的工具一定要用酒精消毒,均匀切块,保证每个块上有健壮的小芽。
2.5 适期播种
清水县的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黑膜马铃薯播种时,先用打孔器在黑膜上打深度为15~20 cm的圆孔,将种子破膜穴播在沟内,每孔放1枚种子。马铃薯中早熟品种株距为20~30 cm,中晚熟品种株距为30~40 cm。点播后踩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或用细砂土、牲畜圈粪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2.6 破膜引苗
破膜引苗是马铃薯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黑膜下的温度非常高,出苗后如果不及时破膜放苗,幼苗会被烫伤或烫死,影响田间植株整齐度和后期的生长。播种20 d左右就会有苗露土,破膜放苗一般在晴天上午9时进行,每天进行1次。如果有芽拱土现象,应及时在芽上的地膜扎眼,引苗出膜,防止烤苗。如果遇到降温或阴雨天气,可适当延迟破膜放苗。破膜时不宜将地膜开口过大,以免影响地膜的保温效果,破膜后可用土将幼苗周围的地膜压实。破膜时动作要轻,以免伤到幼苗。苗高8~12 cm时,将苗周围的黑膜用土压严,防止水分蒸发和大风入膜,达到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的效果[2-3]。
3 田间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块茎膨大期要及时摘花打顶,用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进行叶面追肥,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若植株长势过旺,可喷施150 mg/L的多效唑溶液1~2次,控制植株徒长。同时,马铃薯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如果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挖除,还需使用药剂防治。现蕾期至开花期是全面防治早、晚疫病的最佳时期,要及时清除病株。通常在发现中心病株的前3~5 d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或60%百泰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打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 d打1次。根据天气情况,打3~4次药后病情就可以控制疫病。
4 采收与贮藏
马铃薯地上部分逐步枯黄、倒伏和枯萎时,是收获的最佳时间。应选在霜冻以前并在晴天和土壤干爽时收获。雨天和土壤渍水时采收的马铃薯不耐贮藏,腐烂严重。收获时先将植株割掉,再将马铃薯深翻出土,将薯块就地晾晒半天左右,使薯皮干燥,降低贮藏中的发病率[4]。
清水县多用井窖或窑窖储藏,这两种窖的储藏量可达3 000~3 500 kg,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和湿度,因此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应该进行预冷处理。贮藏前先将块茎在10~20 ℃的环境中放置10~14 d,以便恢复收获时的机械损伤。
参考文献:
[1]李宏斌.临洮县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71.
[2]王振华.武山县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