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健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为了提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要想方设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聚焦微视频,将抽象的识字过程形象化;巧用小游戏,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以及借助猜字谜,将被动的识字过程主动化”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尽管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是,他们的识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借助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采取一些卓有成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提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有研究表明,越是一些识字能力差的学生,越觉得识字的过程抽象、枯燥、被动。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将抽象的识字过程形象化,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以及将被动的识字过程主动化等。下面笔者将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微视频,将抽象的识字过程形象化
面对课堂中“静态”的识字内容,学生难免会觉得识字太过于抽象,所以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锐减,识字效率就会直降。
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下,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教材中“静态”的识字内容动态化,进而使得识字的过程从抽象转变为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教师可以在一些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中广泛搜集,并精挑细选一些识字教学的微视频。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聚焦这些微视频,就可以将抽象的识字过程形象化。
“塘、群、灰、捕、迎、归、裳、碧、鼓”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教学这些生字时,笔者从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中搜集了一些动态视频。这些动态视频不仅一笔一划地展示了这些汉字的书写笔画,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些汉字的内涵。以“塘”为例,当教师点开“塘”字的视频时,首先出现的是一方荷叶碧连天的池塘,紧接着,动态展现的是“塘”的书写笔顺。
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将这些识字微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网络平台中。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利用微视频自主识字。
二、巧用小游戏,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
不可否认,学生在运用一些传统识字方法识字时,识字过程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也就缺乏识字兴趣,识字过程就会变得消极被动,学生的识字效率必然会不尽如人意。
对于绝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只要一提起游戏,瞬间会精气神高涨。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小游戏,创新识字方法,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或者,教师可以将游戏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游戏中识字,在有的放矢的识字中游戏。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软件中的配对游戏,让学生借助这些游戏兴致勃勃地识字。相比传统识字方法而言,学生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小游戏识字更加有趣。这些小游戏寓识字教学于游戏活动中,不仅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还提升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显而易见,小游戏的合理巧妙运用,不仅创新了识字方法,还使识字的过程生动有趣。
三、借助猜字谜,将被动的识字过程主动化
猜字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积极主动地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并且,相比普通方法而言,学生通过猜字谜记住的汉字更加牢固、长久。即便是许多年以后,学生对通过猜字谜记住的汉字仍然会记忆犹新。
既然猜字谜游戏能够将被动的识字过程主动化,那么,教师就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中的识字内容,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潜心设计与小学生实际认知相符与教材教学内容相符的谜面。
以《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生字“灰”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字谜谜面:左一半,伙一半;以“塘”为例,教师则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字谜谜面:有水不是海,有鱼不是湖,田间地头时常有,灌溉庄稼作用大;以“碧”为例,教师可以创编这样一个字谜谜面:一石之上,老虎欲食白鹤。教师在创编各种字谜谜面时,可以脑洞大开,既可以根据字形创编,也可以根据字意创编等。
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猜字谜游戏在调动学生识字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作用,教师还要鼓励与指导学生自编、自创字谜。以自编、自创字谜为契机,学生的识字过程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主旋律。聚焦微视频、巧用小游戏、借助猜字谜只是教师将抽象识字过程形象化、将枯燥识字过程趣味化以及将被动识字过程主动化的“冰山一角”。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识字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及教师教育经验的不断丰富等,将会涌现出更多有趣、有效的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形象化、趣味化以及主动化。
参考文献:
[1]吴惠芬.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黑河教育,2018(1):23.
[2]马玉青.浅谈低年级小学语文高效识字教学策略[J].文存阅刊,2018(18):5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