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

2020-12-18 04:16王星辰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肖邦对比分析

【摘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OP.53),被认为是肖邦18首波兰舞曲中最为辉煌和富有音乐表现力的一首代表作,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在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英雄形象,但本曲的主人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肖邦在这一形象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国热情。迄今为止,许多钢琴家都演奏过此曲,但由于个人生长环境、演奏风格不同等原因,对于此作品的理解各异,都会呈现不同的音乐效果。本文选取了三位在笔者看来对作品有出色诠释和个人风格鲜明的钢琴家进行演奏风格的对比,分别是:霍洛維茨、基辛和郎朗。

【关键词】肖邦;《英雄波兰舞曲》;演奏风格;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067-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星辰.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J].北方音乐,2020,10(20):67-69.

一、肖邦生平及《英雄波兰舞曲》简介

(一)肖邦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波兰民间音乐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洛克时期巴赫音乐作品的影响,创作多以钢琴曲为主,所写的作品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其作品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也被世人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从小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在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波兰舞曲,不满20岁就已成为波兰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的一生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有的创作几乎全都是钢琴曲,他在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的同时,人们在他逝世后将2010年定为“波兰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诞辰200周年”,这一年是后人为了纪念肖邦而命名为“肖邦年”。在这一年内,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全世界几十个国家都举办了多场纪念肖邦诞辰系列音乐会、电影和展览等活动。

(二)《英雄波兰舞曲》简介

波兰舞曲(polonaise),是一种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乡村。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代表性音乐家巴赫和莫扎特等人都曾创作过波兰舞曲,在这个时期,它呈现出速度缓慢,节奏平稳的特点,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舞曲以华丽雄壮的钢琴独奏曲的形式呈现。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型来叙述波兰的往昔繁华;另一种则是反映当时苦难的波兰人民受到沙皇统治压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肖邦陆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共有18首polonaise,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英雄波兰舞曲》,这首作品在钢琴技巧上非常考验演奏者持久的臂力和耐力,尤其是中段的华彩乐章部分,以高难度著称,是很多钢琴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的必弹曲目之一。

1.曲式结构

本首作品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既是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交响诗,更是激励人们不屈不挠抵御强敌的奋斗史诗,在星光灿烂的音乐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本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段体:

第一段:降A大调,首先引子序奏部分,强而有力的四个低音区的双手八度降E,使得听众的心猛然被吸引住,随着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延伸,音乐在行进中戛然而止,不同节奏相互交替,掀起层层波浪,戏剧性的紧张感越来越激烈,直到觉得心快要提到嗓子眼的时候,无比辉煌的英雄主题伴随着无限的信心与力量进来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油然而生。肖邦在引子部分埋下的种种伏笔正是为了烘托出这个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真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不易感,可谓是“妙笔生花”。

第二段:从E大调经过各种转调又回到原来的降A大调,左手在低音位置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双八度模仿出均匀而清脆的马蹄声,由进入主题的音量pp逐渐越来越强,越来越快,直奔旋律部分的最高点,仿佛所有的力量都汇集成了千军万马之势;而右手则在高声部中奏出雄壮的进军号声,激励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幅“战斗中”的军队。在雄壮的号角声落下帷幕时,一段带有一丝哀伤、委婉,又梦幻的音乐世界浮在耳畔,与前段的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雄壮气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半段半音阶式的自由流动,婉转徘徊了好久,有一种流连忘返之意。

第三段:降A大调,这是第一段的再现,通过变化又使旋律的整体气势更加宏伟,乐曲的情绪再次高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烧起来,这是英雄主题的最后一次呈现,在乐曲的结尾处声势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全曲在最后胜利的凯歌中结束。

2.音乐风格

这首作品堪称肖邦创作中的巅峰,与他以往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在他往昔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旋律大都是以醉人的歌唱性和收放自如的灵活性等特点呈现,且非常注重音色的控制和变化。通过作品中悠长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华丽而富有变化的跑句可以判断出,肖邦的作品是极具歌唱性和灵活性的,否则无法表现出乐曲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在演奏《英雄波兰舞曲》时,把握技巧的准确性已经不是演奏时的必要因素了,而是通过技术能力的展现,将歌唱性的语言艺术呈现出来才是演奏此首乐曲时所必需的。对于作品中后段部分音色的想象力和键盘的控制力来说,这又是后续决定诠释好作品质量的关键。肖邦在对音色表现方面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我们从他的夜曲和幻想即兴曲等作品中不难看出:在旋律的上下起伏与和声的色彩变幻中,音乐的情感基调也随之发生变化,每弹一小节都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使得音乐具有神秘性和探索性,使得听众想一探究竟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

肖邦在本首作品中大胆地尝试丰富清晰的和声色彩,生动华丽的装饰音促成了这一伟大音乐作品的诞生,开辟了肖邦音乐创作上的一个新时代,激荡着无数音乐赤子的心灵。

二、三位钢琴家演奏风格分析

本文选取了三位在笔者看来对作品有出色诠释的钢琴家进行演奏风格的对比,分别是:霍洛维茨,基辛和郎朗。前两位钢琴家一位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奠基人,另一位是俄派中的一颗冉冉新星,而第三位是具有现代钢琴主义色彩的青年钢琴家代表郎朗。

(一)霍洛维茨的演奏风格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被称为古典浪漫派的最后一个巨人。他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至于只要是欣赏过他演奏作品的听众,就能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钢琴家区分开来。霍洛维茨的演奏兼具浪漫主义风格,他总是能够在一部作品中获取到最符合其性格特点的东西,并将所获取的精髓变为自己的个人特色,这便成就了他在演奏肖邦作品时,个人音乐风格非常明显。霍洛维茨一直很注重左手在演奏时的重要性,他认为左手是担任两手配合时的重要指挥,在左手低音部位置的特殊处理,他都能表达出强烈的音响冲击感。霍洛维茨演奏的肖邦作品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他将自己的风格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作品中,所以有其他钢琴家难以比较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基辛的演奏风格

叶普盖尼·基辛出生于1971年10月10日,是俄罗斯浪漫主义钢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属于风格华丽的钢琴演奏家。基辛的钢琴演奏技巧超群,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传统,对作品的诠释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他的演奏一直是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尤其擅长演奏俄罗斯本民族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在他的钢琴演奏会上,经常会听到例如拉赫玛尼诺夫和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的作品。此外,他也演奏了不少德奥作曲家例如贝多芬、莫扎特、舒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收获了一致的好评。在人才济济的俄罗斯钢琴家中,基辛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过奖的冉冉新星,然而,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同代人中,甚至是在上一辈甚至老一辈音乐家之中,从这一方面说明基辛继承了良好的音乐传统和优秀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以独特高超的演奏技巧开创了新的演奏风格并影响着新一代的钢琴演奏者。

(三)郎朗的演奏风格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他是中国籍最为出色的钢琴家之一,也是古典音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郎朗的演奏风格一直呈现出热情奔放的音乐色彩,他夸张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深深地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听众,这也促使他成为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风格最理想杰出的诠释者。在世界顶级钢琴施坦威公司150周年庆典上,郎朗获得了施坦威颁发的首枚艺术金牌,也成为了“施坦威艺术家”。美国著名的青少年杂志《人物》评选的“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郎朗是唯一的艺术家,同时也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

三、《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对比分析

本文笔者选取了三位对作品有出色诠释和个人风格特点的钢琴家进行演奏风格的对比,他们是:霍洛维茨,基辛和郎朗。下面分别从演奏时间、演奏手法和处理的音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从演奏时间上进行对比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比各乐段的演奏时间,第一乐段演奏得最快的是基辛,用时仅三分钟不到,而用时最多的则是霍洛维茨,用时3分03秒,纵观三位钢琴家演奏第一乐段时长相差不大;第二乐段演奏得最快的则是郎朗,仅用时2分20秒,而演奏时长最多的是基辛,用时2分52秒,在后半段的抒情部分,基辛将感情处理得更加抒情细腻而缓慢;到了再现段第三段,郎朗和霍洛维茨的演奏时间几近同时,基辛稍慢。

从演奏时间上看,郎朗的演奏速度相对于其他两位演奏家来说速度更快,用时更短,尽管三位钢琴家在演奏时间上有差异,但是他们诠释本曲,各有各的风格特色。在分析比较中笔者觉得霍洛维茨演奏得更为宏伟,气吞山河,在时间的把握上个性化更多;而基辛的演奏沉稳不乱,完美的技巧和坚实的触键使得在时间的把握上理智更多一些;而郎朗充满丰富的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完美地诠释了音乐是可观赏的视觉盛宴,他用时最短,但音乐的色彩却丝毫没有因速度快而减少,个性化的元素更多。

(二)从演奏手法上进行对比

本曲的引子部分是由一連串的平行六度音作为开篇,霍洛维茨演奏引子时,以由弱渐强的层层递进驶入,四个层次仿佛是连续到来的,力度对比鲜明,听起来声音连贯紧凑。在进入主题旋律时,霍洛维茨演奏的力度是做了一个突弱的表情记号,仿佛是在为更高亢的主题做准备,显得对比度格外明显;基辛演奏引子时是呈现出格外严谨的结构模式,他的手指技巧非常完美,弹奏引子时显得颗粒性更强,但力度对比没有霍洛维茨的那么强烈,进入主题乐段时,则是用了中强的力度,逐渐地层层递进的演奏手法将乐曲慢慢推向高潮,显示出俄罗斯钢琴学派严谨的演奏特点;而郎朗自由热情的演奏风格赋予了这首英雄波兰舞曲新的生命,在三位钢琴家的演奏中,他演奏的引子,节奏最为自由,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句与句的连接中稍带一丝的渐慢或突强,节奏的加紧或收放使音乐的流动性增大,配合踏板的使用,在和声效果上更加丰富,使得本曲的欣赏味道更浓,将英雄主义的音乐色彩突出得尤为强烈。

在本曲最为精彩的高潮部分,三位演奏家各有独到的风格特色,这时的音乐形象发生了改变,霍洛维茨的演奏随着力度的逐渐增强,节奏也明显加快,在第一遍华彩乐章结束时,他在音乐的处理上更倾向于解决到末尾音上;在这一段演奏中,基辛则是中规中矩,完全按照节拍点来演奏,少了一些紧凑的感觉;而郎朗则是从中弱的音量开始,起速也不是很快,但是左手干净利落的低音双八度非常掷地有声,声声扣在听众的心里,在第二遍的华彩段开始时,便逐渐加快速度,将中段的情绪推向了最高点。

(三)从音色的处理上进行对比

三位演奏家在音色处理上都非常细腻,值得回味。霍洛维茨和郎朗呈现出的音色层次感及音色之间的强烈对比,处理得更加到位,在高音区时的音色薄而脆,低音区时的音色则厚而深,其音响效果尤为突出鲜明。在三人的演奏中,霍洛维茨表达的浪漫派主义色彩更浓,既有铿锵有力的英雄性,又有细腻柔美的梦幻感,在音色的特殊处理上尤其明显,在处理最弱音的时候甚至可以弱到你无法听清,但是细微中又出现,这就需要出色的键盘控制力,在音色的控制程度上,霍洛维茨可以说是无人超越。而基辛深受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影响,相较于同是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霍洛维茨的演奏,基辛对音色处理得更严谨一些,正如完美主义的他,对于作曲家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传达得尤为慎重,试图让自己的音乐表达听起来和乐谱上尽量保持一致,呈现出非常方整的音乐结构,完全保留了作曲家原本的构思。郎朗对本首作品传达出的英雄性和史诗性的音乐形象,演绎得振奋人心,他在音色上的控制力也是十分游刃有余,加上与旋律走向相呼应的肢体动作,使得这首作品在满足了听众的音乐享受外,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四、结语

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风格的诠释,由于不同时期的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所呈现出的音乐风格是各异的,因此,这就需要演奏者准确把握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以及作曲家所描绘的音乐风格,将自己的演奏风格特点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

本文三位钢琴家对于《英雄波兰舞曲》的演绎都各尽自己的风格特色,霍洛维茨的演奏有极强的浪漫主义倾向,而基辛的演奏讲究细节和整体布局,结构严谨,音乐处理冷静理智,完全保留了作品的原貌。相比之下,霍洛维茨和郎朗的演奏更加注重传达音色的表现力,情感的相互冲击和力度的对比,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个性化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基涛.论肖邦波兰舞曲的民族精神——以《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为例[J].大众文艺,2013(11):158-159.

[2]赵新惠.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J].黄河之声,2017(19):103.

[3]蔡馥如.钢琴艺坛上的一颗红星——叶甫盖尼·基辛[J].钢琴艺术,2004(11)

[4]谢媛格.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琴魂人生[J].戏剧之家,2015(4)

[5]王少童.浪漫派音樂的诗化语言——探索肖邦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J].艺术科技,2017,30(4):182.

作者简介:王星辰(199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肖邦对比分析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