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核课堂”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校本化实施路径探索

2020-12-18 04:17刘华恩
新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建构习作

刘华恩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不能有效地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贯彻我校寻找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的“三核课堂”教学思路,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过程中,聚焦主题,找准语言核心生发点,通过两种路径整合教学资源,搭建三步结构教学模式,加强四重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意识、表达技巧和表达思维都得以增长。

一、“一线两路”,让表达素养可教可学

学生表达能力的欠缺,往往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指向表达的目标不够明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在主题学习的建构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每一个主题、每一节课的学习中,要找准语言的生长点,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有质量地阅读,进而促使学生表达素养的生长。在这条核心主线下,可从教材单元主题和基于学情的重组文本这两条路径组织开展主题学习。

1. 基于教材,在主题学习中习得语言表达方法。

统编版教材的编排都是以主题组织在一起的,教師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准确地定位单元表达主题,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这样的设计,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表达训练,为单元习作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选择典型事例写一个人,教材中的几篇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各有侧重:《摔跤》侧重动作细节的刻画,运用连续性动词体现人物性格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外貌细节的刻画……每一篇都有细节的亮点。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师得引导学生填写文章研究表,研究描写细节的方法,扎实落实每一课的写法练习,有层次、有序列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能有效落实目标,让学生写出真正鲜活的人物形象。再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不同的风俗”这一单元主题时,可引导学生对比三篇现代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介绍习俗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选择一项事物来介绍,还可以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句做开头来吸引读者。

2. 重组文本,在主题学习中提升语言表达素养。

要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就必须根据校本化学情的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以此为依据,重组课内外文本,拓宽学生语言习得的广度和深度。整合时,可以是人文主线、文体主线、作家主线、对象主线、表达主线等,运用主题阅读、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对比感知,发散思维,学习不拘一格地表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习作千篇一律、思路狭隘的弊病。

例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创作有关“雨”的诗作时,可先进行主题阅读,学习诗人们写“风”的不同范本。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了解写同一题材的诗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诗情。接着再让学生尝试写“雨”。学生们在这样的诗歌创作学习中,就能用丰富灵动的笔调来放声高歌了。再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运用了反复写法,可以课内外结合,整合一组“反复写法”主题学习素材;五年级下册可整合第四、五单元中课文和课外名篇中的细节特写,形成“人物特写镜头”一组;六年级也可根据学情需要,以提升表达为主线,形成线索、结构、寓情于景等系列主题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提升个性表达的能力。

二、“三步四练”,让表达素养梯度生长

1. 三步模式,建构系统训练阶梯。

要对学生进行更为系统性的训练,必须要有固定的、模式化的操作策略。在我校实践中,我们固定每周结合单元校本化主题材料以及各备课组研发的主题学习资源,根据学情进行模式化训练。具体的方案是:每周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开展主题阅读、主题习作、主题分享三个活动。例如,围绕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设计:完成“寓言故事主题阅读学习单”、研究学习“寓言故事读后感一组”、开展“寓言故事阅读分享会”。再如,围绕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传统文化”设计:完成“传统文化主题阅读学习单”、研究学习“传统文化作文一组”、开展“了解传统文化阅读分享会“。这样的主题学习,每周固定,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阶梯,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和建构了语言,在习作中迁移运用了写作知识,在分享中内化并输出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2. 四重训练,提升主题学习实效。

训练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练习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首先,在三年级的习作起步阶段,要持续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材料中有趣的、好玩的、有新鲜感的表达,激发兴奋点。其次,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要强化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渐渐习惯在主题学习材料中圈点勾画做笔记。从感兴趣到形成习惯,再到形成条件反射,当主题学习的训练能达到最后一步,学生将受益终生。

训练二:落实情境训练。写作知识+语境训练=写作素养。因此,在学习中落实情境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借景抒情”的主题学习中,先让学生研读文本,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接着可创设考试情境,让学生当堂创作:运用阳光描写来烘托考试得满分和不及格两种情景中的心情。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情境微写作训练,学生习得的写作知识均能在后期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训练三:对比加深认知。对比阅读能将学生散点化的认知凝聚起来,在两个以上的文本阅读中对比、分析、综合、概括、重组,使思考更加深入,使知识前后勾连。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一组时,通过对比阅读,有利于掌握童话的反复结构。再如,在五年级“认识引用写法”主题学习中,借助习作研究表,对比、梳理文章中引用的内容和类别,就能加深学生对此写法的认知,学会引用歇后语、俗语、名言、古诗词、歌词等多种类的语言文字,避免引用单一化的现象。因此,在主题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的训练尤为重要。

训练四:研究写作知识。在主题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表达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应采用个人研究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主动发现文本的“小秘密”。个人研究:结合主题学习,可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习作研究表的形式来呈现学习成果。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习作秘籍”,从而形成系列化的写作知识结构。小组探究:学习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每个学生提炼的写作知识要点可能不同,小组互动集思广益,发散习作思维。

综上所述,基于“三核课堂”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校本化实施有路可循,策略简单明晰。在主题学习中,如果能准确定位语言发展生长点,系统性、梯度性地帮助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就能让学生的表达意识、表达技巧和表达思维在语言实践的锤炼中日趋成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

信息

编辑部介绍:陈星熠,美编,负责四封及内文版式设计。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建构习作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评丁丹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教学应致力于写作知识的选择与开发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反思中学写作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