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2013 年~2019 年储存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

2020-12-18 04:00李金翌唐月华欧阳玉江小工
关键词:献血者病历白细胞

贺 英,李金翌,邹 昆,唐月华,陈 诚,肖 钧,魏 堤,欧阳玉,江小工

(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解放军第921医院,长沙 410003)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抢救伤病患者生命、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始终是临床安全用血关注的重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有效减少因输入供血者的白细胞而引起的输血后不良反应和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1-3]。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尽量为患者输入储存时间在半个月以内的血液[4-8]。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献血多于用血、暂时性的血液库存“偏型”、某些偏远医疗机构有储血而无需输血患者等情况,这时可能有部分悬浮红细胞会在临近有效期末(即所谓“储存红”)才被使用。临床医师和患者可能担心会有更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以往文献中相关输注“储存红”的系统性病例报告不多,为此我们特整理了我院2013 年1月~2019 年12 月使用“储存红”的病例,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液来源及患者信息本单位为军队采供血一体的机构,使用军队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和“军卫一号”新版电子病历系统采集输注了“储存红”的受血患者和献血者的信息,并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

1.2 “储存红”的制备、耗材和设备按《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标准,使用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2015 年期间)和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2019年期间)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内装血液保存液Ⅲ),用美国贝克曼公司(型号J-6B)和湖南仪器仪表总厂离心机厂(型号DL7M)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成分分离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1.3 存储设备和条件按《WS 399-2012 血液储存要求》,在本科室使用日本三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储血冰箱(型号MBR-304DR)4±2℃储存上述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1.4 患者资料对所有输注了“储存红”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性别、年龄、ID 号、住院科室、疾病类型、血型;输血次数、袋数、血袋号、储存天数、同型和或配合型输注等信息;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不良反应类型、相关性和严重程度;输血的疗效、患者疾病转归等。

1.5 无偿献血者资料记录献血者身份是类别(军队或地方)、年龄、性别和血型。

1.6 资料采集与处理主要依靠查阅患者电子病历中《输血病程记录》、《输血疗效评估表》和《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进行判定,对少部分记录不详或可能存在漏报、漏记的病例,使用医生工作站统计信息系统查阅患者输血前后的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医嘱记录、护理记录、血液常规等化验结果、出院小结等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借阅纸质住院记录,完善是否有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评价。以上数据整理由两位以上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并手工统计完成。

1.7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通过观察患者输血中和/或输血后出现的各种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和《输血反应分类》(WS/T624-2018)标准[9,10],采用对历史病历重新审定和同期病历跟踪调查两种方式,判断其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相关性和严重程度。

2 结果

2.1 “储存红” 使用及血源情况从2013 年1 月~2019 年12 月共有340 例患者输注“储存红”464 次,共587 袋(933.5U),平均储存天数为30.14 天。详见图1,图2。献血者年龄分布在18~50 岁,年龄中位数为22岁。详见图3。男性献血者569 人(96.93%),女性献血者18 人(3.07%)。

图1 患者使用“储存红”的袋数和人次数情况

图2 输注的“储存红”的储存天数及患者人次

图3 献血者年龄情况(岁)

各科室使用情况:外科207 人次(604.5U),内科131人次(324U),门急诊2 例(5U);其中骨科病区、ICU 病区和普通外科病区为主要用血科室。

患者平均输注“储存红”1~13 袋/人,其中输注1袋的198 人次、2 袋94 人次、3 袋18 人次、4 袋18 人次、5 袋6 人次、6 袋5 人次、13 袋1 人次。平均为1.73 袋/人(2.75U/人);“储存红”使用数量按血型统计分别为O 型295 袋(472.5U)、A 型149 袋(228.5U)、B 型105袋(176.5U)、AB 型38 袋(56U)。以同型输注为主:共281 人次,490 袋(774.5U);配合型输注59 人次,97 袋(159U)。病历调查还中发现:临床中有输血前预防性使用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的情况,能统计到的587 袋次中有514 例使用,占87.6%。

2.2 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疗效发现输血不良反应12人次,占2.04%(12/587)。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和次数:皮肤瘙痒4 次;胸闷、呼吸困难4 例;低热3 例;畏寒、高热2 例;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各1 例。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TR-A05(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共4 例,TR-A01(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共3 例,TR-A10(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共2 例,TR-A01 合并TR-A05、TR-A09(输血相关呼吸困难)、TR-A12(其他)各1 例;该12 例不良反应与输血相关性评估为:明确相关6 例,可能相关4 例,疑似相关2 例。输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评估:均属等级1(非重度不良反应),无重度、危及生命、输血相关性死亡(详见表1)。患者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有效322 人次,输血疗效无效7 人次,疗效无法评估11 人次。

表1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2.3 患者疾病的转归情况患者疾病转归:痊愈及好转出院286 人,自动出院或转院32 人,死亡22 人。

3 讨论

输血治疗在挽救创伤或手术大出血、严重贫血、骨髓抑制等患者生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红细胞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血液成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的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放置过程中ROS、MDA 含量升高引起储存损伤,FHb 及溶血率显著升高,所以从输血安全和数学输血风险方面考虑,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应尽快使用[11]。

查阅近年来输注常规储存时间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发生不良反应率<1%文献4 篇[12[15],其他多为2%~4%[16-21],也有部分文献数据表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22-24]。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表明[25]与输注储存红细胞[平均储存时间(22.0+8.4)d]相比,输注储存时间小于8d 的红细胞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另一些研究的除了相似结论:如Yamal 等[26]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输注储存红细胞不会增加TBI 患者病死率,且不会影响远期临床预后;我院本组研究结果输注“储存红”不良反应发生率2.04%,与文献中多数输注常规储存时间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

日常情况下,采血工作一般会根据库存和消耗进行评估并控制采血数量,以设法给患者提供储存时间相对较短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然而实际工作中,又的确会存在阶段性用血需求暂时性减少(包括某种血型的红细胞供大于求)等问题,所以会出现少部分血液直到储存末期才被使用的现象。

应急情况下,如在战时及平时一些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的地区,由于无法保证新鲜血液及时供给,为紧急救治伤病员无可避免的会输注储存时间相对较长的红细胞制剂。

考虑到本研究输用的血液来源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输血科为军队采供血一体的单位,献血者大部分为20 岁左右年轻男性军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备后在采供血机构本地储存,转运、转库等中间运输环节相对减少。这些可能更加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储存安全。

在判断输注“储存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中会经常受原发疾病、治疗、临床医师习惯性使用异丙嗪、皮质激素等预防性药物及小部分患者既输注了“储存红”,同时也输注了“新鲜红”、血浆、血小板等其他血制品,难以准确统计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储存红”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输注袋数2 袋以内(血量<3U),大剂量输血例数较少,“储存红”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不一定显著;还发现存在临床医生对输血病程记录不完整,甚至缺项等情况或会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漏报等等。以上均可导致收集到的临床不良反应样本量较少,因而结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次数据分析与文献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出输注“储存红”制品并未明显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输注少量的“储存红”是安全的。

在接下来工作中会继续积累输注“储存红”的临床病历资料,开展输注前后患者血液中相关免疫、炎症因子变化的观察,并与输注“新鲜红”患者进行对照等研究,以更深入地探索、研究输注“储存红”与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献血者病历白细胞
强迫症病历簿
白细胞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病例”和“病历”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