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2020-12-18 07:01林旭彬程茂俊程菲华
华夏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样本量微血管敏感度

林旭彬,程茂俊,程菲华

(1.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2.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作为常见痴呆类型,多以行为、认知功能减退及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好发于老年人群。AD发病隐匿,发病早期不易察觉,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目前AD诊断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血液学、神经心理学、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等,其中脑脊液直接联系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外空间,观察其生物学变化有助于对脑部变化进行判定[1]。脑脊液tau蛋白多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突,可与微管系统结合并促使其稳定,当脑脊液p-tau蛋白与微管结合能力降低,将导致神经轴突退化,且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为诱发AD脑病变基础[2]。鉴于此,笔者分析AD患者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本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59例,经临床诊断分AD患者29例并设为AD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la,VD)患者30例,并设为V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AD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60~83岁,平均(67.82±2.01)岁;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分别为7例、9例、13例。VD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5±1.97)岁;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分别为7例、10例、1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60~83岁,平均(67.80±1.96)岁;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分别为7例、8例、12例。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AD诊断标准:《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断标准的推荐》[3]。③VD诊断标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④对照组接受核磁共振、颅脑CT检查未见神经系统病变,且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评分≥26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者。②AD组、VD组患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1.4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专科医师告知本研究相关注意事项,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入选者麻醉后,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进行腰椎穿刺术,并收集3 ml脑脊液,即刻送至检验科置于-20 ℃环境下备测,脑脊液p-tau蛋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检测试剂盒由比利时Innogenetics公司提供。

1.5 评价指标

①观察3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②依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对p-tau蛋白诊断AD价值进行分析,确定p-tau蛋白诊断AD最佳临界值,计算特异度、敏感度。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

A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V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比较

2.2 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ROC曲线分析

结合AD组、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绘制ROC曲线,选取脑脊液p-tau蛋白≥120 pg/ml作为诊断临界值,此时检测AD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7%、89.92%。详见图1。

图1 脑脊液p-tau蛋白测定ROC曲线

3 讨论

AD、VD作为老年痴呆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快,AD患者占比不断增大,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AD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但有研究指出生活习性、居住条件及教育程度等与AD发生间具有密切联系。目前AD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以控制病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但AD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多数AD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导致神经元多呈不可逆损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故早期诊断AD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

tau蛋白作为一种结构蛋白,在人体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中含量较高,且其N末端可发挥联系微血管与膜成分的作用,有利于稳定人体微血管[6]。正常情况下,tau蛋白含有一定量的磷,其中1 mol的tau蛋白磷酸化2 mol磷,但若受到诸如病变因素影响导致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引起tau蛋白异常,进而降低其结合微血管能力,将竞争性结合正常微管蛋白,促使微血管系统动态稳定遭受破坏,进而诱发AD等神经系统病变[7]。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为AD重要病理特点,一旦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患者将出现认知功能、记忆功能下降[8]。本研究结果得出,A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VD组>对照组;结合AD组、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绘制ROC曲线,选取脑脊液p-tau蛋白≥120 pg/ml作为诊断临界值,此时检测AD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7%、89.92%。由此可见,痴呆患者脑脊液p-tau蛋白呈高表达,而AD患者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最高,以脑脊液p-tau蛋白≥120 pg/ml作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AD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辅以诊断AD。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虽然检测脑脊液p-tau蛋白可为AD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但仍需完善现有诊断系统,结合不同生化指标及量表,利于提升AD诊断效能,早期发现、及早确诊,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诸如纳入样本量少且未纳入其他神经变性疾病样本量进行研究观察,仅对AD、VD及非神经系统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故仍需后续扩大样本量、纳入其他神经病变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明确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提升AD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脑脊液p-tau蛋白可作为诊断AD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有助于为临床诊治AD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样本量微血管敏感度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