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思 徐爱民 常 泰
江苏省发阳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为了水产养殖转型,调整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承担了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D2016-12),开展了池塘改造、水槽、集排污系统、污水处理、动力配套等生产设施建设,开展了鮰鱼、黄颡鱼、草鱼、加州鲈和镜鲤等品种养殖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黄颡鱼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在兴阳养殖区92号和兴盐公司9号池塘共314亩面积上新建33个计5491.2m2C25砼水槽,水槽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63%,并对原池塘进行改造,堤埂坡比改为1:1.5、池塘中设置导流堤、水槽下游建成一定面积的浅水区。
2.水槽建设:在两块池塘分别浇筑C25砼,西侧小池塘9个和东侧24个水槽,水槽规格为长32m,宽5.2m,深2.5m,并浇铸0.3m厚C25砼底板。
3.集排污系统:集排污系统是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建造平底自动、轨道型吸污系统。
4.污水处理:按照东西侧分別建设4.8m×2.5m×2.7m下沉式集污池2座,并配套300m长的渠道与污水处理池相通,让吸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池,经过净化后用抽水机抽入净化区。
5.动力配套:主要配备气提推水增氧、底部充气增氧、吸排污设备、电力设备和每4个水槽配备一台漩涡式鼓风机进行底部增氧,同时配备一台套应急发电机组。
1.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对净化区池塘、水槽分别进行清淤、消毒。方法足排干池水、晒塘20~30天,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将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外,然后每亩用生石灰60~100kg彻底消毒。水槽经多次浸泡,并用漂白粉清洗消毒,7~10天后经试水后放养鱼种。
2.鱼种质量:在国家级良种繁育场采购符合种质标准的黄颡鱼鱼种,规格为10~25cm。要求鱼种游动活泼,逆水性强,体质健壮,体色呈黄黑色,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同一水槽鱼种规格一致。
3.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全年都可进行,一般水槽投放尾重20g左右的黄颡鱼700~900尾/m2。鱼种投放前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7~1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
4.净水区配套:采用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每亩投放尾重250g左右的鲢、鳙鱼种200~300尾,以控制净水区池塘浮游生物。
1.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和“三看”(即看天、看水、看鱼活动情况)的投喂原则。选用营养均衡的全价浮性颗粒饵料为主,沉性硬颗粒饵料为辅。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2%,粒径与不同时期鱼的口径相适应。投饲量根据鱼种个体大小、水温、水质、天气和饵料质量等及时调整。正常情况下水温8~15℃日投饲率为在池鱼体重的1.0%~1.5%,水温15~20℃为2.0%~2.5%,水 温20~25℃为3.0%~3.5%,水温25~35℃为4.0%~4.5%,投喂结束后,观察鱼活动情况,如果鱼群在10分钟内仍然不散,则表明投喂量不足。5-9月份,日投喂4次,3-4月和10-11月份日投喂2次。
2.水质管理: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361)标准。养殖期间每15天补水1次,进水量为15~20cm,始终保持水体的溶解氧在4.0mg/L以上,pH值6.8~8.5,透明度为35~40cm,池塘水色呈茶褐色。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和生物底改等调节净化区水质。
3.日常管理: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作无害化深埋处理。
4.吸排污管理:根据黄颡鱼苗种和水温调控吸排污时间和次数。一般在投喂饲料后1~2小时内开启吸排污设备,每次吸排污的时长视污水的程度而定,吸出的污水颜色与池水相近即可。
5.病害防治:贯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病防方针。饲养期间,每半月泼洒碘制剂消毒,水槽药物浓度为0.3~0.5mg/L,水槽消毒时,关停推水,开启底增氧,封闭水槽两端后用药。发现鱼病,正确诊断,及时治疗。药物使用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标准。
1.池塘工业化生态系统养殖黄颡鱼具有增产增效、节地节水、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便于管理的优点,可供具备条件的地方示范、推广。
2.本项目2017年9月下旬6个水槽饲养黄颡鱼,共投苗种6000kg,2018年9月收获成鱼10500kg销售韩国,国内农贸市场销售45000kg,折合每平方米水槽产商品鱼55.59kg。
3、近年来淡水鱼市场一直低迷,采用工业化生态系统养殖必须做好市场调查,一方面要选择市场价格较高的养殖品种,另一方面要树创品牌,做好宣传及与商超、专卖店等对接,以优鱼优价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