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思路探究

2020-12-18 23:54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英山县苗种水域

○王文彬

英山县居长江中游下段,位于大别山南麓,版图总面积1449km2,全县大小河流共计192条,总长1352km,各类养殖水域面积3.17万亩。近年来,该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为目标,积极实施渔业调结构、转方式战略,把发展水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引导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渔业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休闲渔业与特色渔业亮点纷呈,生态渔业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保持和促进了水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水域滩涂开发现状

英山县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山区地貌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独特小气候环境,为发展水产增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英山县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水域内鱼类65种,其中以鲤形目居多,经济鱼类48种,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天然种殖资源保障。同时,境内河道、水库水质稳定,水质状况较好,保证了池塘养殖用水,水体质量能够满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丰富的河流、水库等水域,可完全满足野生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维持水生态系统多样性,行使湿地净化功能。目前,英山县水域滩涂可利用面积为42300亩,滩涂开发利用率为79%。全县放养水面33791.5亩,其中塘堰11191.5亩,水库20547亩,稻田综合种养2053亩。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430.9t,其 中 养 殖产 量6008.5t,捕 捞产量422.2t,渔业经济总产值为6152万元。主要经济鱼类约有30余种,其中已用于人工养殖的鱼类有鲢、鳙、草鱼、青鱼、鲤、鲫、鳊、鲂、鲶鱼、黄颡鱼、罗非鱼等。

二、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方针,以生态优先、改善供给、创新驱动、法治保障为原则,着力提高渔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特色养殖、品牌培育为抓手,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开发利用特有的地热水资源,发挥养殖热带鱼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热带鱼及观赏鱼养殖,使英山成为湖北热带鱼板块的核心区域。发挥英山水资源天然的山泉水无污染优势,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养殖,并致力开发水产品深加工。优质水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渔业产业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水域滩涂“三区划定”

1.禁养区范围及管理措施。以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容量为基础,将英山县境内192条河流(5km以上的主要河流为49条)、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列为禁养区。一是强化禁养区管理。在禁养区内设立“禁养宣传告示牌”,禁止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禁养区内原有的水产养殖,由政府限期搬迁或关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禁养区内的违法养殖活动,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做好人工增殖。禁养区内允许使用生物操纵等技术以保护和修复水质。加强水质监测、生物量测定等管控手段,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放养种类、数量,实行捕捞许可制度管理。

2.限养区范围及管理措施。结合英山县水域滩涂特点及养殖现状,将英山县境内1个中型水库、15座小(一)型水库、60座小(二)型水库等水域滩涂,列为限养区。一是实行环境准入制度。限制养殖区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控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二是限制养殖方式。限养区域内水产养殖业以保水生态型增殖渔业为主,允许采用粗放粗养的养殖方式;禁止投肥网箱、围栏养殖等养殖方式。三是控制放养密度。依据限养水体初级生产量估算鱼产力,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总量,倡导生态健康养殖。四是控制放养品种。放养品种以土著鱼类为主,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五是限制污染物排放。

3.养殖区范围及管理措施。英山县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而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面。一是认真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健全和完善所有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的申请、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二是实施水产养殖标准化。按照“生态、健康、高效、集约”的要求,积极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能力。

四、全县养殖区域开发重点

在养殖区域,搞好六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建设。即“1122工程”,具体为建好一个示范区:南河流域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养殖及新型的渔业示范区(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养殖);抓好一个核心区:温泉、红山热带鱼养殖核心区。盘强两个养殖区:东河流域养殖区、西河流域养殖区;培植两个基地:家鱼苗种基地和热带鱼及观赏鱼基地,力争2030年全县水产业产量达到12000t以上。

1.池塘养殖功能区。重点发展健康高效集约化池塘养殖,加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适当增加名优品种养殖,如黄颡鱼、鲶、鳜、鲴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加强渔业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有限养殖空间,提高池塘生产潜力。转变养殖方式,优化结构,推广名优鱼类养殖,提高水产业的经济效益。创建标准化养殖基地,重点做好现有鸿兴渔业苗种基地和热带鱼基地及观赏鱼基地。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引进先进节能节水、高效无污染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集装箱养殖技术。拓宽加工与销售管道,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社,带动发展周边种养业等,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道路。

2.休闲渔业功能区。休闲渔业功能区是指发展休闲渔业的养殖水域,结合水产养殖设施,发展以垂钓、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为主的休闲渔业。开发休闲渔业,建设一批渔庄,抓住库区湿地公园建设的契机,西河流域的张咀水库、东河流域的占河、红花等库区,利用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建设一批垂钓休闲、观光度假美食娱乐的渔业山庄,进一步拓展渔业的发展空间。一是凸显地方特色。注重休闲渔业与本地特色渔文化的互动建设,要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二是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兼顾乡村与生态渔业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给当地居民开辟一块新的心灵家园。三是培植休闲渔业品牌。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

3.稻田养殖功能区。主要拓展虾稻共作、稻鱼、稻鳅等综合种养殖模式。目前南河大畈就有1145亩,全县2053亩,预计到2030年达1万亩以上。一是稳定水稻生产。稻田工程应保证水稻有效种植面积,保护稻田耕作层。二是规范水产养殖。选择适宜稻田环境、抗病抗逆、易捕捞、适宜产业化经营的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是小龙虾、泥鳅等。三是保护稻田生态。发挥稻渔互惠互促效应,科学设定水稻种植密度与水产养殖动物放养密度的配比。四是促进产业化。建立苗种供应、生产管理、流通加工、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

4.水产苗种生产功能区。水产苗种生产功能区主要进行养殖品种的苗种生产与繁育。分布在方咀乡排形塆村面积215亩,杨柳塆镇黄泥畈村面积40亩。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育苗环境及条件。新建2~3个水产苗种良种场、繁育场。二是强化水产良种现代理念。研究制定水产新品种推广工作规划,充分发挥推广体系机构作用,提高水产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三是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保障水产良种供给,促进渔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五、水域滩涂开发措施及建议

1.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地位。遵从自然规律、崇尚生态环境和推崇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构建生态优先的制度框架,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起从生态优先理念—环境法规制度—绿色发展政策—实践操作机制的完整链条。加大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力度,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借力发展进入新常态所空余出来的换档期,顺势而为,通过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尤其是融入生态优先理念的技术革命,构建起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和保障生态产品供给所必须的基础平台与条件手段。

2.转变养殖方式,实施标准化生产。改善养殖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将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列为本县水污染防治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能部门和人员,建立协调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进实施。要抓紧制订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和计划。要结合省级现代渔业建设、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推进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推广从水产种苗到成鱼养殖一整套标准模式化生产,并进行有效监管,提高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培植各具特色的主导水产品,形成规模,占领市场。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推进健康养殖,加快新型渔业经济发展,大力拓展渔业产业功能,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做优做大做强特色水产业。

3.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名优新养殖。

按照“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模式调高、品种调好”的原则,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全面提升特色养殖与特种养殖在渔业生产中的比重,形成规模效益。研究制定水产新品种推广工作规划,充分发挥推广体系机构作用,提高水产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渔民生产培训,使渔民树立良种观念意识,掌握最新生产技术,合理甄选适用品种,打响良种品牌,促进良种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水产苗种管理制度。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保障水产良种供给。要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水产苗种生产单位的自身建设和行业自律,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渔业生产者权益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现代水产种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根据现有的发展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水产种业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尽可能地保护好现有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不得随意侵占和变更用途。

4.强化质量监管,提升安全水平。

为尽快把“放心鱼工程”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可追溯平台,持续强化监管,主动排查风险,及时破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水产养殖药物的安全管理和投入品管理,从源头控制水产品禁用药的使用,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用药、生态用药,严格控制药品使用量、执行休药期,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的使用。督促渔药经营单位建立经营台账,完善产品溯源制度。认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水产养殖准入制度,规范水产品投入行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5.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支撑保障能力。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渔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充实科技人员,提高综合素质,要加大有效培训力度,重点在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生产、模式化养殖上下功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积极开展科学试验和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以及科技成果的引进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现代科技渔业品位。立足生态养殖,发展集约化养殖,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环保养殖技术,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及时发布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信息,分析病害情况及流行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做到无病早防、防治结合,降低养殖风险。

6.加强资源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大水产养殖水体修复技术和排放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逐步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从总量上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通过科学规划和大力发展保水生态渔业,在充分净化和保护水质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生态有机水产品,从而提高英山县优质水产品比重。在充分利用好各类水域的基础上,加强污染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要对现有水域做好远景目标的规划,制定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从营造良好养殖水域环境、投入品监管、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入手,加大检查管理力度,规范管理措施,创造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和渔业生产良好环境,促进英山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英山县苗种水域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