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0-12-18 22:4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涂全民
亚太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涂全民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培养的重要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教会学生做题,要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作为重要的目标,将学生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内容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最基础的目标,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加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基础内容: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每种核心素养都有其自身的学科属性,且由内到外不断地拓展和辐射,自成体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学生应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树立文明规范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偏理论性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程氛围,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整体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知法、守法和用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生要讲究卫生,还要在学习之余积极锻炼身体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提升和优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各科文化知识,能够完成各个阶段的考试;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目前,很多的学校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足够重视,在教学上也没有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也不明确,并没有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较弱,认知水平和接收水平受到一定限制,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很难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教学内容远离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上课时要在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主导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实际,穿插时事热点,这也成为目前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时事热点的嵌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但是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没有足够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目标,在课堂上仅仅以教材内容为重,很少提及社会热点,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不丰富,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教学内容融入社会生活,丰富课堂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探究能力不足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个性、品质和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和途径,在课堂情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对事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学方式单一无趣

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守旧”,以教师为主体,对教材内容进行朗读,学生被动地接收课程内容,这让学生对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更加提不起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方式还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素质教育倡导教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学方式单一无趣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改变目前单一的授课方式,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课堂学习分神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角度,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逐步调整并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激发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并善于激励学生。在学生长时间保持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夸奖他们,并对他们予以表扬,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信心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学习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存在感,邀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五件事。劳动委员向大家分享:“我负责仔细检查班级中的垃圾分类;我负责保持班级的整洁度;我帮助值日生擦黑板;我组织大家擦窗户搞卫生;我整理班级角落的图书。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环境卫生由我负责。”学习委员向大家分享:“我负责协助老师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我向同学们传达各科老师的作业要求;我帮助同学完善错题整理笔记;我配合老师保持班级纪律。我是班级的主人,我协助老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除班委干部分享外,教师也让普通学生做了简单的分享。有的学生说:“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一共43 个学生,缺了我一个就不完整。”有的学生说:“我是班级的主人,在运动会的时候我能够为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学生通过分享,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班级的认识,同时也拉近了他们和班级群体的距离。并且,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来给学生做分享,也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借助课前导学环节,推进教学任务的有效达成

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所以,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有效发展,并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导学环节做合理的设计。小学生的耐心较少,大多只能保持“三分钟”学习热度,基于这一特点,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一定要强化课前导学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推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落实高效课堂生成。为此,教师要着重把握好课前导学环节这珍贵的几分钟,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新知合情合理地导入课堂教学环节中。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耀我中华”学习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导学环节向学生播放了汉字起源的视频,通过动画解说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对文字深入探究的想法。在感官神经刺激下,学生对中华文字的认知范围得到了充分拓展,也让后续的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顺利。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完善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所以,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来完善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课上调查整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制订活动计划、方案。可以同桌之间互换课余生活内容,体验感受不同课余内容;也可以由教师负责,将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容汇集起来,以电子抽签的形式随机为学生安排课余生活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情况对所选内容进行考量,积极尝试可行性较强的课余生活,然后在下节课分享自己所体验的课余生活的感想。这种将课程教学放置在课下进行的方式,不但赋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和法治法律观念的建立离不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所以,学科教师应当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完善自我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如通过上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用有效的课前导学环节、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渐渐地提高学习质量,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确的观念,以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