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 741200)
从2005 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对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使得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都能顺利开展工作,提高了疫病监测、诊断技术,保障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在日常的运行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基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很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扩散,导致疫病流行,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1]。基层的兽医实验室,大多是由原来的办公场所改建的,一般都在办公区域,没有和其他的行政办公地点隔离,又加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的废弃物没有按照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处理,而是直接丢弃到下水道,如一些化学试剂中含有的有害有毒成分就可能挥发到周围空气中,渗入到土壤中,给人们居住环境带来污染;更严重的对病死畜禽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丢弃到垃圾堆,就很有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引起疫病的爆发流行。
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的整体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由于受到编制、薪酬、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多专业性人才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虽然,通过公开招聘为基层实验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一些专业基础好,业务水平高的人才逐渐向省、市级单位涌入,导致基层单位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而专业技术的提高是伴随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的培训而提升的,尤其是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验室检测中,这就造成有些实验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不能满足实验室工作的需求。
基层实验室由于受到资金、人员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只开展上级要求的必须检测的项目,疫病诊断项目很少开展,这就造成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实验仪器设备闲置,造成浪费。
基层实验室由于缺少资金,精密的仪器设备缺乏,很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了检测和诊断水平。甚至有部分实验室的运行费用要从动物疫病防疫费用中支出,严重阻碍了兽医实验室的发展。此外,基层实验室开展的项目较少,每年使用的实验试剂、耗材少,而有的供应商因购买量少而不愿意提供,这也不利于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实验室要和办公区分开。第二,积极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措施和防范意识。第三,要做好样品采集、保存、处理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要随意丢弃实验室的各种废弃物,尤其是样品、化学药品等,以免造成污染和引起疫病的流行。最后,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实验室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有了资金才可以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分区,对每个功能区进行精细化分工,使实验室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只有实验经费充足,才可以进行一步完善和更新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及时补充所需要的实验试剂等,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及时补充所需要的劳保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基层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人才是关键[2]。兽医实验室工作不仅专业知识强、技能要求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得一些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为了稳定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引进,通过政策倾斜,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专业人才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组织人员去省市级单位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使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
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是疫病防控和净化的基础性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兽医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完善实验室建设,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在做好疾病监测的同时积极扩展实验项目,做好对养殖户的服务,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