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培树的思考与对策
——以北方某贫困县为例

2020-12-18 20:55李明远袁文龙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县主体发展

李明远袁文龙

(1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肥料与农业节水技术中心 河北 石家庄050000;

2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 河北 石家庄050000)

关键字:产业扶贫;主体规划;贫困地区

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产业,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的必然选择,是巩固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产业带贫机制,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点举措,是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某县地处河北省北部,属深度贫困县,也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帮扶的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立足当地生产实际,选取了蔬菜及杂粮杂豆种植、肉驴和肉牛养殖作为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为全县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其产业培树值得各地借鉴。

1 农业产业发展成效

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全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扶贫由分管县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制定《某县2018~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 《某县精准脱贫产业全覆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对产业扶贫政策指导。二是产业选择符合实际。确定以肉驴、肉牛、蔬菜、杂粮杂豆为主体的产业布局,符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扶贫带贫能力较强。三是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特别是肉驴养殖和杂粮杂豆两个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成为农业特色扶贫产业培树典型。全县肉驴存栏2万头,现有龙头企业、养殖主体5家,产业覆盖70多个村,驴存栏占全省4.93%。杂粮杂豆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拥有多个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杂粮龙头企业累计内销各类杂粮9亿人民币,出口创汇4 000多万美元。四是产业扶贫成效初显。2016~2018年该县整合资金9.31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实现了产业项目贫困人口全覆盖,2020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

2 扶贫产业存在问题和困难

2.1 产业发展谋划仍需完善。从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来看,该县在产业研究谋划上仍需完善。产业谋划比较粗放,产业规划精细度差。如该县发展蔬菜产业,未与全县水资源发展规划相协调,有灌溉条件的种植面积占比仅为41.2%。产业谋划起点较低,只考虑传统种养,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水平,没有形成基地、品种、技术、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产业谋划未考虑一二三产融合,实际发展中,造成一产大、二产弱、三产基本没有局面,产业发展不成体系。

2.2 主导产业发展仍需加强。全县发展了肉驴、肉牛、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扶贫产业,目前均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产业规模较小、龙头带动偏弱、链条有待完善、抗风险能力和扶贫带贫能力不强问题突出。全县设施菜只有1 650亩,仅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5.03%,低于所在市及全省设施蔬菜比例,且多为春秋大棚,日光温室较少。全县驴存栏量不到全国的0.75%,数量相对较少,且没有精深加工,也没有细分市场销售,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3 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全县产业体系创新专家团队建设不完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知识老化亟待更新,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作用未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跟不上。全县农技推广人员26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40%。缺乏产业发展的标准或技术操作规程,经营管理有待规范。

2.4 品牌意识与营销创新不足。部分产业经营主体仍以生产为导向组织产品营销,只关注产品产量,忽略了顾客需求,品牌影响力低、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品牌价值关注不够。产业发展电商融入较少,电商发展和精准扶贫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电商扶贫的宣传和实操示范还远远不够,贫困户对电子商务的便捷和传播效应感受度和接受度不高,制约了带贫作用发挥。

2.5 产业帮扶机制仍需紧密。全县各扶贫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扶贫产业资产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如何对产业扶贫形成项目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全县仍需认真研究。当前扶贫产业仍以入股分红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为主,部分地区资产收益分配按不低于7%~10%的比例分红,给经营主体造成压力。长期订单、土地托管等其他帮扶模式较弱,部分地区存在“一股了之”的现象。

3 产业培树的意见和建议

3.1 谋深调实产业规划。在谋划产业时,主管部门要选聘专家队伍、组织骨干力量,立足资源禀赋,从现有产业中广泛调研、反复论证、择优筛选1~3个可作为长效产业培育的带贫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要重点关注扶贫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落实“四个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要求,围绕科学规划县域布局、完善组织推动体系、选好种养主推品种、建立高效产业发展模式、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等关键环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提升方案。确保规划方案技术先进起点高、可操作、成体系,依托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和提升方案,持续用力,培育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扶贫主导产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3.2 培强壮大市场主体。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培强主体作为发展扶贫主导产业的首要工作来抓。编制招商项目册,举办招商活动,按照选大不选小、选老不选新、选近不选远的原则引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出台扶持政策,规范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整合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扶持发展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经营主体,推进龙头企业向生产、科研、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按照“抓清理整顿、抓风险排查、抓联合合作、抓规范提升、抓示范创建”工作要求,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种养、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经营主体统筹起来,增强带贫主体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政策,把联贫带贫作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前置条件和必要条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民、社会化组织服务生产、产业化联合体增强竞争,推动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带动全覆盖。

3.3 开展市场品牌营销。农产品销售要从分散销售向统一收购转变。依据技术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实施集中收购、集中加工销售,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生产、加工、包装不同规格等级的特色农产品,在相应市场设置配套的营销网点、设施和模式,实施分级销售,秉承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理念,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按等级售卖产品。确立品牌营销战略,在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方面加大认证力度,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强化农业品牌创意塑造,提升市场认可,扩大品牌影响。着重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培育,举办展销活动,强化与省内外重点终端市场的产销对接,组建特色优势产业产品供销信息中心和销售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扶贫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

3.4 强化科技人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与省、市科技服务团队相衔接,形成县有专家团队、乡有技术服务队、村有技术指导员、贫困户有产业发展指导员的技术支撑体系,引导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向扶贫主导产业聚集。以农业创新驿站创建为抓手,采取“十个一”推进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扶贫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水平明显提升。采取在职学习、专题培训、考察交流等方式,对现有技术人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围绕扶贫主导产业,对职业农民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创新服务方式,以举办田间学校、现场指导等方式服务贫困户发展产业。切实通过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3.5 做好产业联贫带贫。根据贫困群众参与产业的能力、不同产业环节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类产业主体和要素的作用,创新完善精准带贫模式和联结机制。积极推广“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园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关键问题。金融部门负责解决企业和农户发展产业的金融贷款和农业保险。科研队伍负责集成创新先进技术,做好技术推广。产业龙头负责统一品种、设施、生产资料、技术、收购、销售,贫困户分户负责生产管理。通过政策指导,建立带贫主体和贫困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以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经营权入股、利润返还、订单带动、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贫困户融入产业链条,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全县主体发展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何谓“主体间性”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