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祥
·讨论·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的主要体现,是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核心内容,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三大主要目标: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构建;二是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三是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统一的质量认证标准。这样的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更需要自下而上的行动,核心在于具备高质量的师资。
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积极性不高、缺乏领军人才是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只有深刻剖析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和了解,笔者发现,职业院校教师不愿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1)职业倦怠不想改。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将此作为一个职业,工作得过且过,不愿参加培训,不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创新。(2)能力所限不会改。职业院校教师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较深,对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理解不够,对学生的特点研究不透,不会进行教学改革。(3)条件所限不能改。有些教师虽然对教学创新感兴趣,甚至已经开展了一些改革,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施展的平台,缺少进一步深入和扩大改革的条件。
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机制创新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各地、各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情况有针对性地鼓励职校教师参加创新研究和实践。
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要以师德领航为抓手,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一是要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统筹推进,着力构建新时代价值引领下的师德培育体系,通过守正传承,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注重日常管理,将师德师风融入教师管理的各环节。职业院校要以师德提升为抓手,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统一,将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挂钩。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专业(学科)为纽带,体现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培养理念,是一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培养模式。但名师工作室建设并未达到预期成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名无实,仅为学校评估验收服务;二是华而不实,成果指向不明,团队效果不佳。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要确定一个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或攻克教学创新难点的团队目标,申报一项围绕目标的教科研课题,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名师工作室要以领衔人为核心,按照学习—研究—实践的路径,以领先的教学理念率先进行教学创新,做到思想先行、理念先行、谋划先行,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先锋、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解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盖个章走过场成了普遍现象。教师专业水准滞后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才能真正学习了解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教师到企业实践才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变化,感悟职业岗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下企业实践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校企长期合作,促进学生的就业。职业院校要对教师到企业实践进行系统思考、认真谋划,通过制定符合院校实际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量、继续教育学时、职称推荐等方面给予认定;在教师到企业实践取得成效后,通过专题报告会、沙龙、论坛等形式,让教师分享到企业实践的体会和收获;通过专题宣传、报道,不断放大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应。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特色是有序性和可操作性。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教育“停课不停学”,使得“互联网+教育”不断推进,职业院校要重新认识在线教学的价值,鼓励教师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氛围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格局,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新模式。
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达成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重要载体。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使用教学资源而非制作教学资源。因此职业院校要建立校本课程资源研发的联合机制,整合多学科协同作战,从“单兵作战”走向“集约开发”,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社区、家庭等的跨界合作,形成系统、开放、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体系,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