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左 锋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指出,应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化资源整合,建成国家、省、市、县和学校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大力培育社会化资源服务市场,建立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我校自2017 年9 月成立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以来,与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并予以实现,成效显著。
实训场所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往实训场所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都是学校,这种建设方式局限于学校的资金、场地和人才水平,所采购的实训设备不一定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且容易造成实训设备闲置、使用频率不高等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建设实训中心。2018 年1 月,我校联合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佛山市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中心服务范围为工业机器人教育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服务等。由企业、学校双方人员成立运营管理中心,我校学生到实训中心实训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相关费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支付。同时,企业还可以借用实训中心来进行企业人员、其他学校师生的相关技术培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任务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单纯地由学校教师来组建这支团队已经不能满足实训中心的运营要求,因此有必要选取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为此,我校和华数共同创建了以“校企双制、双师联合、工学合一”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遵循政府引导、自愿协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合作育人的原则,建立互聘共用、校企共赢的双导师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校企合作双导师队伍。校企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通过企业导师的现身授课,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近距离地接触企业和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导师可以丰富技术水平,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特长,促进企业导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形成一支强大的企业导师团队。校企共建共享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相辅相成,有利于达到企业和学校双方收益的目的。
中职学校机器人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承接于大学和高职院校,这套课程体系过多侧重理论和应用编程。对于这套课程体系,企业人员提出,理论的教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学生很难接受,企业对机器人编程人员的学历需求往往为大专以上,中职学生并不适合,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交流,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培养方向应该侧重于机器人的维护、维修和保养。为此,我校和华数共同开发,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减少了理论课程,增加了机械拆装和电气系统拆装两个课程。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机器人的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将自身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增加了就业储备,可以缩短培训时间。
我校在与华数的合作过程中,基于华数机器HSR-JR605—轴装配生产线,合作编写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装配与维护》教材并出版。该书充分借助了企业的力量,基于华数提供生产线设备和技术文件,以项目教学法为基本,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开发。该教材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寓教于乐,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手册,通过实训手册的任务书进行上机操作,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材出版后,获得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让更多的企业和学校了解公司的设备,企业也可以利用教材来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企业是人才的消费者,我校与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实训中心、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材等教学资源,并形成了共享机制,就是将教学的权力放归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我校机器人专业的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路径,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