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徐小青
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的出现对于我国教学框架的改变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锻炼数学思维等方面。而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些目的,成了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而要想达到这种标准,就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相关内容的不断渗透来完成此项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在外部营造出一种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内部能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在该阶段开始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主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性以及对各种数学公式、运算法则的学习。这些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想要做到熟练掌握以及正确区分,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强化记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重复练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一些知识也需要小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在脑海中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而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数学教学从头到尾都是在进行练习,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让小学生早早便丧失了对于数学的热情以及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进行更改,因此有的数学教师在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教案之后就不再对教案进行更新,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长久使用一开始制定的教案,甚至在授课之前不进行备课,只凭借记忆进行教学。虽然数学知识点是固定的,但是应用的环境却在时刻改变,陈旧的教案中所涉及的一些例题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小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对于这些例题会感觉到十分陌生,致使教学效率下降。
对于学习产生兴趣,并尝试进行自主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想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因此,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加强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设立一个虚拟的情境,让小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让小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对数学知识点产生兴趣。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这里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学阶段方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小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方程,对于这一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小学生对于方程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其更快速地理解方程的本质与含义。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抛出方程的概念,即使用英文字母来代替数字,而对于等式的含义、解方程的步骤等知识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讲授。比如,教师可以创立一个有关寓言故事的情境,选择小学生都接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切入点,对这则故事进行拓展,在简述故事的过程当中小学生就会展开联想,对于故事中称象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先让大象与石头的重量相等,然后再称石头的重量,这里“让大象与石头重量相等”就是体现方程等式结构的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通过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全程只是在讲故事,而小学生自己完成了全部思索过程,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借助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过程,通过动画演示、PPT 展示等方式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点的本质。这一方面有助于小学生快速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叙述的时间,无论是知识点的推理还是举例都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推导过程都需要小学生进行整理与概括,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主要是介绍长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而这几种公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的方式将“长方形转变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让小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自行推导出三角形公式,同时在利用动画演绎出“三角形补全成为长方形”这一过程中,加深小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绝对的主体,讲课的时候学生是不能随意打断教师的,这样虽然可以保证课堂的秩序,但是也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关系,将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留出充分的讨论时间,并且通过事先分组的方式来提高讨论的效率。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小红买了一堆苹果,第一天吃了全部的1/5,第二天吃了2/7,如果第三天要全部吃完,那么要吃几分之几?这个情境中没有说明苹果的具体数量,因此要采用分数加减法来处理。这时学生就会遇到一个难题: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应该怎么办?无论是使用“整体为1 法”还是“特殊值”法,最终都会推导出“通分”这一概念。学生通过积极的交流既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又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对于培养其综合素质来说帮助效果十分明显。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的结合,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让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在其头脑中初步确立了数学思维模式,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