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初学段学生速度教学衔接的探讨

2020-12-18 18:35南平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林孙洪
亚太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技巧速度

南平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林孙洪

幼儿园小朋友与小学、初中学生之间的体能特征存在明显区别,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学习方式上有着明显差异。幼儿教学以体育游戏为主,而小学和初中阶段以技巧掌握为主。做好幼、小、初衔接,不仅能够使学生减少茫然感,也能避免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学习目标、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设计,缺乏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训练上的衔接。以下以速度教学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幼、小、初学生速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不被重视

一是学生对体育课轻视、对速度教学的忽视。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会因为本身爱玩的天性和整个社会对体育课的认知,逐渐不满足于体育课授课过程带来的欢乐而逐渐轻视体育课,尤其是针对体育课上的体育技巧,学生会认为用不到而拒绝认真学习。二是教育大环境下的体育课定位。在教育领域,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高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自然形成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不重视。他们普遍认为体育课是副科,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好不好无关大局。因此,只有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革体育毕业、升学的考试制度,才可改变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过度依赖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是速度教育的支撑点,也是掌握速度技巧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当前教师传授的相关理论知识都依赖于书本知识,有些知识点诞生于十多年前,并非当下主流的、科学的理论。同时,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必须用实践去支撑,教师若对专业认知缺少落地的实践经验,在体育技巧理论讲解上就显简单无味。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死板。物质生活的日渐提高,容易使幼、小、初的学生滋生懒惰心理。若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去掌握速度技巧知识,效果不佳。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预设课堂环节,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互动,引导他们去学习,不能把自己放在长者的位置,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以免课堂互动的内容太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教学时间少。幼、小、初三阶段的课堂现状是体育课为活动课,为文化课让路,不会被安排较为宽裕的授课时间,在缺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很难实现对体育技巧的掌握。缺少课堂时间,学生就缺少对提升速度的方法的理解,自然不利于他们对速度技巧掌握的衔接发展。

二、提升幼、小、初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团队合作

传统速度课的教学通常为跑步、自由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也忽视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差异,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全面性,忽略了学生爱玩的天性,不利于学生掌握速度技巧,达不到教学要求和目标。教师应当充分注意到幼、小、初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却渴望得到认同、渴望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团队学习,帮助学生减少茫然与不适应感。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做体育游戏,感受掌握速度知识要点后有趣的一面。团队合作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而且速度本身就蕴藏在一项项团队竞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由活动是体育课上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源于教师的老旧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而且是师生间进行情感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教学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体育技能,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例如在“小组接力赛”速度教学中,一个组用自己的方式奔跑,一个组用教师传授的方式跑,比较哪个队伍更快。教师通过此类游戏的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学生交流,还可以揣摩学生的心理,设计他们更喜爱的游戏。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着健康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应当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促进幼、小、初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体育课技巧速度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速度
体育课
指正要有技巧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