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郑艺惠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光要完成语文知识的传递,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方法,将其作为一项工具融入学习和生活当中。探究式学习从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将学生重新置于语文课堂的核心位置,借助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案的实践,有利于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出发点,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引导和推动下,才能产生探究式学习行为。因此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化的解读,给出更多学生感兴趣且值得探究的知识切入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讲读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在正式讲解前经过2—3 遍的朗读,学生已经能对其中包含的事物、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该教学经验足以证明,深度学习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在认识、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积累,引发探究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每一知识模块的教育价值,带领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析知识点,并合理进行知识拓展。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题目即描绘出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在正式讲解之前,可首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探究小壁虎有哪些特点、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尾巴的作用有哪些。学生对文章还没有较多的认识,思维受限程度较低,探究题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表言论和想法的机会,促使学生从读故事的角色转变为写故事的角色。深化教学内容就是要向学生强调语文教材中每一段文字都有其探究价值,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深入分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其探究意识。
巧妙设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通过多个问题的搭配,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科学的语文知识探究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传递。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对每一篇课文、每一模块知识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分析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哪些语文方法、得到哪方面能力的训练,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设置,保证问题的提出能够辅助教学目标的充分达成。例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文章第四段对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突出周总理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深化周总理对于傣族人民的热爱。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难通过形容性的语言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给出三个问题:“周总理的衣着是怎样的?观察图片,对比周总理的衣着与普通傣族人民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在生活中,与你穿着同样校服的人给你带来哪些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及教师给出的图片中寻找答案,通过特点总结、对比分析、生活联系,学生很容易能够将周总理的衣着特点与其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形象相结合,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在设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问题要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适应,避免提出学生当前水平下难以理解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实现课上差异化教学,确保每名学生、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通过问题引导顺利完成探究式学习过程。
小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状态下完成语文学习,个人认知在集体探究中发酵、升华,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对同一知识点产生更深、更广的理解。同时,小组学习还能检验学生对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自主实践,进一步提高其探究能力。在执行小组学习策略时,应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小组对抗引发良性竞争,促进学生踊跃加入小组探究学习当中。划分学习小组时,应将不同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交叉,确保每组学生学习实力平均,以顺利完成探究式学习任务。可通过组内岗位的设置,使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保积极参与,保证每名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小组自主阅读原文,找到西沙群岛存在哪些物质资源,并使用三个形容词描述该资源的丰富程度,答案最全面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并给予奖励。笔者在过程中发现,不少小组想出每人负责一段的方法,相互合作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了课文分析,掌握了更多高效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将深化学习、巧妙设问、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从探究意识的培养开始,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加入探究式学习当中,逐渐提高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