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 王晓霞
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拉开了帷幕;2017 年被定为高校思政课程的质量年,高校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2018年,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被列为教育部工作重点。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思想的积极回应和实践,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是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体现。由此可见,思政课程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为近年科研的热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多数研究都从宏观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及策略。第二,在这些研究中,学科和课程的区分并不明显。对于英语学科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学英语课程,对英语专业思政课程的研究较少。第三,研究以传统文献法为主,实证研究较少。仅有的几篇为案例研究和质化研究,案例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如何有效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与方法,为思政课堂的实际操作提供了范例;质化研究基于对四位高校教师的访谈,探析了“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2004 年,美国学者约克·巴尔和杜克提出了教师领导力的综合定义,即教师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影响他们的同事、校长和学校社区的其他成员,以改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成就的过程。这个定义突出了这个概念的重要方面。
国外教师领导力研究始于19 世纪80 年代,对领导力(leadership)内涵的界定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式领导角色、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重要性、教师的参与合作精神。近年来,对教师领导力角色的界定进入第四阶段。庞德尔认为,把研究重心转移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主领导,并作为教师领导力的特质之一,同时指出以往研究对教师领导力的界定多关注中小学,而忽视了高等学校。哈里斯和兰伯特通过对教师领导力进行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构建了教师领导力结构:个人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变革能力。查洛特·丹尼尔森指出,教师领导者会在一所学校的文化舞台上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发挥教师领导力,教师需要形成七项特别技能。国内教师领导力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于国外实证研究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如何发挥教师领导力角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聚焦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师领导力角色研究。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大学教师是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元素。本文从教师领导力的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六大领导力角色。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是其作为“引领者”角色的基础。首先,提高自身的觉悟,有意识地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更多和英语国家有关的内容,语言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它会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英语专业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做到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只有高格局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多种文化价值的困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实践中的教师领导力首要关注的领域就是校本课程的计划和决策。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没有现成示范和模式,高校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探索适合自己的课程思政框架、教学模式和教材。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关于课程思政的讨论,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转变观念,从传统的被动的适应者变为积极的引领者,冲破传统角色认知,发挥主动性,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成为本专业课程思政的框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决策者。
纪婧等指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都付出努力。学校层面,教师要发挥协同力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作探讨,增强自身思政理论的学习;团队层面,发挥集体的力量,根据所教授科目,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定期学习讨论,群策群力;学生层面,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与学生合作,使其从被动的聆听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学校各部门的协同与本专业教师的合作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教师要担负起课程资源整合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角色,发挥协同合作的力量,为课程的建设高效进行提供保证。
课程思政最终要由任课教师来实施完成,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完成的质量。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英语专业教师要发挥积极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无形中接受德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翻转课堂、线上资源、对话讨论、情境教学等方式,在课堂互动中实现思政教育。同时,英语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趣味性和文化多样性,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语言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有效的评估和不断反思才能为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奠定基础。英语专业课程的评估方式比以前更加多样化,但依然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开发多维评估方式,将知识考核与思政相结合、能力与专业知识技能相融合,实现以评估促进课程建设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问卷采访等方式,对课程反馈做出实证性评估,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等层面的优势和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以研究反思教学、反哺教学,形成教学、评估、科研反思、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程教育”“全人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英语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思政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框架、课程资源和课程方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合作共建。作为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是生力军,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政意识,充分利用英语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教师领导力角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