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小学德育途径变革探究

2020-12-18 16:26云南师范大学高云梅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德育家长

云南师范大学 高云梅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教育教学工作无法展开。面对延期开学以及不能面对面上课等情况,国家整合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内容丰富、覆盖多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在网上教、学生在网上学。因此,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全民网课”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热点。在疫情期间,教育部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为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带领全国中小学学生践行“停课不停学”。“互联网+教育”为改革传统德育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思考。

一、“互联网+”及其教育特征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与教育融合所创造出来的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模式等,对传统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未来教育变革的契机,不断促使教育与时俱进。

(一)教育供给社会化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封闭供给体系被逐渐打破,社会化协同分工,将更多的社会部门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不再是任课教师,而是来源于社会群体;教育服务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源于校外,包括科技馆、博物馆、专业人士、辅导机构、教育服务公司等,并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从任课教师独占的空间变成多种社会角色共享的社会服务空间。

(二)教育供给个性化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大数据的运用使得学校教育将更具弹性,更适应个性发展。通过对教师、学生的教学过程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处理,依据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原理模型,大数据可以发现教师、学生群体的状态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总体发展趋势;精准、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意志特征、情绪情感特征等,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三)教育形态虚实融合

依托互联网,我们将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可以依托网络进行线上学习。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教学,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知识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传授,更能利用虚拟的空间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个性的养成。

学生不再局限于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途径认知到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知识。

二、“互联网+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德育方法也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德育方法单一、过时,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教师没有将德育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偏向于固定地采用某些德育方法,导致方法教条化和过时,学生失去兴趣;德育方法以灌输为主,教师注重于对学生的说理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不利于其道德情感的发展;德育方法的运用忽视了家校配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对孩子身心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许多家长不了解德育的相关理论,有德育意识的家长也不知道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运用。

“互联网+教育”的产生,给德育带来了变革的契机,其在德育领域的优势明显。传统的德育内容没有及时进行革新与拓展,将互联网运用至德育领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拓展德育内容,依据学生当前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多元和科学的内容进行传授。此外,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去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但在传统的德育中,教师无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德育场景,而互联网技术可以迅速地根据学生特点提供有效的教育场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运用互联网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而不再局限于在学校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与方法。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的变革

德育途径的变革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好地达到德育目标。而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活动,在德育原有途径基础上开拓更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途径,整合有效的德育资源,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和否定原有的德育途径,而是在不断开拓德育新渠道。

(一)丰富德育内容,实施个性化德育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所能接受到的经验更多地围绕自己的实际生活。在小学德育中,如果教师过度围绕教材授课或开展活动,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有必要借助“互联网+教育”来丰富小学德育的内容,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教学。

在选择和组织德育教学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学生当前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德育内容。在实施德育时,也需要不断地跟随时代进步,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和社会时事选择组织德育内容。例如,在此次疫情期间,可以联合当下的抗疫英雄热点人物,通过5G 技术与学生进行远程的视频见面,让学生亲耳聆听当事人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有积极性。

(二)延伸德育情境,丰富实践锻炼

德育的成效不是在一次两次的锻炼中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磨炼心志,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能力。在传统的德育中,千篇一律的主题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丧失了积极性,师生在活动中往往也是应付了事。因此,“互联网+教育”中的AI 技术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快速、完整地制定选择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节省物力与人力。在校外活动方面,教师可以将校外的资源迁移到校内,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例如,运用VR 技术可以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场所的场景带入课堂,在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博物馆小小解说员”等主题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自己家乡或其他地区文化历史的了解。

(三)推进德育评价模式变革,促进评价多元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同一年龄阶段也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单纯地凭借教师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印象来评价学生,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而在“互联网+教育”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摆脱教师传统的经验主义,实现评价科学化和深层化。互联网也使嵌入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评价成为可能,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为其之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利用不同的评价工具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当前阶段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激发内在动力,更好地完善自己。最后,互联网也可激励除学生和教师之外的主体,如家长、学校管理层面参与评价,从而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四)拓展德育实施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德育的家庭渗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家长往往不重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德育。若德育只有学校单方面付出努力,德育工作难以取得较好和长久的成效。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也难以花费巨大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相关的资源进行学习。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微课或者寻找优质的公共课资源,组织家长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相关知识,在家庭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的发展取决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校中的德育有必要和家庭中的德育相协调。但是家长不知怎样寻找好的德育内容,因此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将学校中的德育内容延伸至家庭中进行,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共同进步,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衔接。最后,许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科学指导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甚至遇到相关难题时无从下手,又找不到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此时,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找到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甚至通过视频的形式获得专家的帮助指导。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