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文标,陈小强,虞志强*
(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新兴 527400;广东省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新兴 527400)
国内养猪场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猪场中疾病传播也变得十分活跃,需要依靠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和根除,包括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配套良好的环控设施、免疫预防以及药物治疗等。抗生素一直以来都在猪只生长生产、疾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根据国家政策相关要求,自2020 年7 月1 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 年12 月31 日。也就是说,到2021 年起,国内养殖饲料端将实现全面 禁抗”,养殖端也将顺着趋势进入到 减抗、限抗时代,或称 后抗生素 时代。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猪场应提前做好哪些疾病防控措施应对 减抗、限抗 时代的到来,并对抗生素替代产品未来应用前景和养殖模式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抗生素在猪场的应用主要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能够促进猪只生长,降低料重比,进而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主要用于疾病防控,降低各阶段猪只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一些猪场注射长效抗菌剂对断奶仔猪进行疾病预防,有利于其在保育舍的成活率。另外,陈正锋研究表明在架子猪阶段注射长效抗菌剂,结果显示其治疗猪肺疫效果十分显著。用于猪只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抗生素很多,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卡那霉素等。多项研究表明,替米考星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还可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自身防御,因而在治疗猪呼吸道病综合征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时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
1.2.1 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虽然抗生素在猪只疾病防控中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往往在在实际疾病治疗过程中,猪场通常会对一种疾病(细菌性疾病)采用多种抗生素,使用种类过多或使用频繁极其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在患病猪只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某些致病菌(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就会产生高度的适应性及耐药性并大量繁殖,导致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结果往往导致猪场使用氟苯尼考或者强力霉素在治疗猪肠道感染疾病时效果不佳。若猪场存在大量的耐药性致病菌,会直接影响到猪只生长以及猪场经济利益,可见抗生素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1.2.2 猪只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
抗生素不仅会杀灭致病菌,还会杀灭猪肠道中有益菌群,导致胃肠道内菌群失衡,引起肠胃和肝脏功能损伤,造成猪只的免疫力下降。猪场对猪只进行保健或疾病治疗过程中,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极易导致猪只体内抗生素残留过多,引起猪只肝和肾等器官受损,造成猪只(终身)免疫机能下降,容易引起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加剧内外源性感染,并且其抵抗其他疾病能力变差。研究表明,某些抗生素一旦过量使用,会造成猪只淋巴结肿大、脾脏功能失调等,致使一些病毒、致病菌在猪只体内迅速繁殖生长,从而引发高热病。
1.2.3 存在滥用、造成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有些猪场一旦出现发病,无论是否为细菌性疾病(如腹泻,未经过检测或评估属于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还是环境性原因导致)都使用抗生素,或者将治疗量当作预防量进行添加造成抗生素滥用、残留。顾玉芳和罗一龙对湖北某猪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纸片法检测了湖北某农贸市场50份猪肉中青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该猪场在疾病防控方面使用的抗生素量均超过了理论允许值,并且该农贸市场检测中存在青霉素残留猪肉占24%,金霉素残留占6%。若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猪肉,人类或其他动物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导致器官损伤或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
1.2.4 粪污未彻底清除导致环境污染
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抗生素高浓度残留现象,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猪场使用的抗生素由于猪只无法全部吸收利用而残留经粪污排泄到环境中,而往往当前猪场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降解能力有限,处理后含有抗生素的外排水容易通过土壤富集作用,会间接影响到其他动植物。在环境中残留累积的抗生素不仅直接对暴露在环境中的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还将改变原有的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或菌群,还会促进抗药基因的产生、传播。有些抗生素在自然界中很难被微生物降解,通常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会遏制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使环境中的耐药细菌大量增加。
当猪场经采样检测确定猪只患病为细菌感染引起时,选用正确的抗生素可以直接杀死致病菌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进而可以起到有效治疗疾病的作用;另外通常猪只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选用正确的抗生素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混合感染,给猪只机体争取更多时间产生免疫力来对抗病毒。当猪场在 减抗、限抗 时代,较少使用抗生素或选取效果不佳的替代产品时,往往会导致对某些疾病治疗不及时以及治疗效果显著下降,造成一些急性疾病(如仔猪腹泻等)引起的猪只死亡率大大上升。
当前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中往往会涉及到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包括对一些传染性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由于一些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具有特异性而在猪场会经常使用。而若国内养猪业进入到 减抗、限抗时代,由于限制对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以及减少猪只各阶段使用剂量,对一些常规疾病的治疗需要寻找新方案,给猪场兽医造成众多不便之处,对涉及以往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需要采用替代治疗药物,如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等,以及提前评估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等。
众所周知,在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十分可靠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要,对于抵抗外来病的入侵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应该包括猪场选址/布局、日常消毒有效性、猪流/物流/人流/车流以及生物媒介流等管理、疫病监测/清除/净化、改变猪只管理模式(小单元化)、疫病控制新策略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将ASFV 等病毒挡在猪场大门外,进而使得猪场免受疫病干扰。
很多疾病的形成和传播与猪舍环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良好的环控设施有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减少猪场药物使用和降低猪场养殖成本。例如,猪舍内湿度过大和氨气浓度长期低剂量超标,会显著增加猪只肢蹄损伤时的细菌感染,并且在架子猪阶段较易形成严重的眼屎泪斑。猪场要十分重视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等转季节猪场环控效果,若气温过高,容易导致猪喘气等异常猪只增加。在国家 限抗、减抗 的政策驱动下,减少抗生素使用会推动猪场环控设施的升级改造和舍内臭气治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福利和降低猪舍臭气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进一步确保养猪做到不扰民。
通过加强猪只营养、环控升级、增加运动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猪只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只对外来疾病的抵抗力。在母猪断奶和妊娠阶段合理优饲,可以有效减少弱仔的形成,提高总健仔数。在哺乳期合理优饲,能提高母猪泌乳能力,也可以有效降低仔猪产房死淘率。定期对猪场各料塔进行消毒或时刻采用新鲜的饲料/原料,避免给猪只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以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猪圆环病毒的抵抗能力。定期对猪场水源和水管线进行有效消毒或给猪只饮水消毒,保证猪只饮水安全,提高猪只健康水平,也有利于降低由于水源引起的疫病感染。
目前在市面上或正在研究的抗生素替代品主要有发酵饲料、中药活性物质,微生态制剂(复合益生菌)、植物提取物、抗菌肽等单一物质或组合添加。采用抗生素替代物主要目的是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以及降低对动物、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消化能力,减少猪的腹泻率和降低料重比,增强猪健康状况。中药因为具有天然性,通常副作用较小,未来继续能在饲料中作为添加剂。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的党参、黄芩等中药能够促进育肥猪生长,高于抗生素使用效果。研究表明将枸杞子、白芍、益母草、山药等按0.5%添加量加入种猪饲料中,起到了壮阳催情排卵效果。此外,治疗生猪发情迟缓效果高于苯甲酸雌二醇。
康丽慧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与豆粕的混合物代替基础日粮中相应的玉米和豆粕饲喂仔猪,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均有显著提高,且仔猪粪便中的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孟祥宇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剂可以极显著地降低仔猪的腹泻率,提高仔猪肠道免疫能力,也能显著提高猪的胴体重。
叶建良研究了薰衣草提取物替代抗生素作为断乳仔猪饲料添加剂,结果发现当薰衣草提取物添加量为1 kg/t 时,能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能力和免疫能力。王改琴等人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肉桂醛和香芹酚的复合精油能改善动物的健康水平,降低生长猪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皮灿辉等人研究了抗菌肽制剂对母猪的死胎率和仔猪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制剂有显著增强猪只免疫力,提高猪只健康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国家 减抗、限抗 时代的到来之际,猪场应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以应对突然带来的影响,例如疾病治疗和防控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增加整个养殖环节的成本。未来抗生素和激素在猪场应该要合理使用,不得乱用、滥用,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和猪只机体免疫力下降。未来几年对各类抗生素替代产品依然会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找出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替代产品是猪场疾病防控的关键。总之,为人类提供绿色无公害、健康安全的猪肉制品,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是全球养猪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