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 孟 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导入引领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上课伊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要运用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知识隐含于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内容时,教者让学生拿出预先用硬纸板做成的圆形,并量出它的周长与直径,“你们只要报出直径,我就能说出它的周长。”学生非常疑惑,当学生说出直径是2 厘米时,教者立即报出答案是6.28 厘米,当他们报出直径是3 厘米时,教者报出周长是9.42 厘米……在游戏结束后,教者提出问题:“你们能从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何关系吗?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游戏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入的思考。
很多小学生对故事有着天生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逐渐萌生好奇心。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内容时,教者向学生讲述小猴分桃的故事:“猴爸爸带来了一些桃子,让小猴子去分给小伙伴,‘给你10 个桃子,你分给5 只小猴’,小猴子一听,太少了,于是猴爸爸说:‘那给你20 个桃子,分给10 个小猴子。’小猴子道:‘能不能多给一些呀?’猴爸爸道:‘给你60 个桃子,分给30 个猴子。’此时小猴子非常高兴,跳着去分桃子了,而猴爸爸却大笑起来。猴爸爸为何大笑?这几种情况,哪种情况小猴们分得的桃子多?”教者将所学内容融入有趣的故事之中,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又如,在《质数和合数》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向大家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的和”,并介绍了陈景润每天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数学研究,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最终证明了“1+2”的事迹。以此来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有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数学实验、动手操作,增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何关系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领学生想象、体验、感受,帮助他们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提升了他们的操作与交流的能力。教者让学生比较22 英寸、24 英寸、26 英寸的车轮,说说哪一个车轮的周长长?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说说有何发现?说一说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学生4 人一组,在硬纸板上画出4 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学生先设法测量出每个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软尺量,也有学生先用线绕一圈,再量出这一圈线的长度……同时有学生负责记录每个圆的周长、直径,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学生负责汇报结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能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设计导入如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三种游戏,分别是抛硬币、摸球、摸牌,你们想玩什么样的游戏?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就以‘转盘’的方式决定做什么游戏。”在摸球游戏中,教者让两位学生上台摸球,看看摸出什么球的个数多?(红球多)为什么小华赢得多?这个游戏公平吗?如何修改规则才能让游戏更公平?……教者借助于操作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好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解决认知冲突中的矛盾。教者在进行问题导入时,要选择能引发冲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激烈反应,驱动学生去积极探索。如在学习《小数除以小数》的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0.369÷0.09,看谁能又准又快地算出答案?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部分小数除法的知识,教者的提问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学生认为,根据小数的位数,不妨将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1000 倍,这样就可以转化为整数除法,而且商不变,进而得到答案。也有学生认为,将这两个数分别加单位,变为0.369 米和0.9 米,再将它们转化为单位为毫米的数,就是369 毫米÷90 毫米,这样就容易多了……虽然这是一个未曾学习的内容,但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使出“浑身解数”,将小数除以小数的问题转化为整数除法,降低了问题的解决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靠近学生的认知区域,进而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导入,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引领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聚拢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