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学,蕴情于读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感教学

2020-12-18 14:39江苏徐州市民富园小学权红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情感

江苏徐州市民富园小学 权红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阅读形式能够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锻炼、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有效渗透,扩大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在丰富的阅读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阅读学习的有效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情于学,蕴情于读,能够让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呈现。因此,本文从情感课堂教学的意义、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学的现状、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情感教学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古人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理论。人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感而发。因此,一定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衡量文章的价值所在的重要指标。情感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从文字信息中提取关乎情感的相关线索,从这些线索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情感道德认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情感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学的内容和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人生百味,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

二、语文阅读课情感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基础学科领域的位置也越发关键。这是因为学生的信息读取、提取、筛选、归纳、总结能力都与阅读理解能力直接相关。但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真正涉及和关注情感教学的内容非常之少,具体的状态大致如下:

1.重视知识渗透,忽视情感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课容量看似充足,但是知识的琐碎性和细腻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实施开展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的渗透和传递,而忽略了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情感内容的有效渗透。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掌握生字词、把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够简单地写或记几篇小短文,基本上成绩就能够得到保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多元,除了基础知识外教师应将情感内容更多地融入进去。教师没有及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延续之前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收到的教学效果必然会不佳;学生不懂情感延伸,不理解情感层面的内容,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

2.情感体验远离生活,难以唤起共鸣

在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渗透,没有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仿佛置身空中楼阁去体验未知的情感内容,学生从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和感受,在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情感所产生的共鸣自然而然就很少,学生走不进文本,没有办法和文本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又谈何产生对文本的深刻而丰富的体验呢?

3.情感教学的方法陈旧,新瓶装旧酒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教师引导的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为主体,看似把课堂活动组织得很丰富,却是学生始终是跟着教师被动地学习听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仍然是课堂学习的客体,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模式,才真正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束缚。

三、融情于学,蕴情于读,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把握朗读的声情并茂

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注意情感基调的创设。建构主义强调,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者能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意义、建构理解。在同化、顺应等作用下不断打破认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在生动活泼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有效发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是信息筛选和提取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情感陶冶、思想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情境体验的驱动下,能够产生与文本情境相契合的情感体验,在对文本的反复揣摩和理解的过程中,起到情感阅读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风的情景和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在风的作用下的各种物体发出的声响。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拟声词,非常适合学生在具体的朗读实践中的大声诵读,在诵读中,学习不仅仅是对内容的提取过程,也是学生情感调动的过程。随着文本中的风的类型的变换而调节自己的声音的高低、大小、快慢等,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原本生活中毫不起眼的风,在这里仿佛也有了生命,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风了,已经成了学生们的好朋友,它们用声音向学生们倾诉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感受和体会的过程中,也逐渐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有效融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贴近生活,在生活经验中体会丰富的情感内容

生活是学生感受和体验情感的最直接的方法和武器,在生活化的经验的驱动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体验让认知的触角快速地发展延伸,他们会自觉地将情感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在对生活丰富的解读和理解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经验得到有效培养和建构。

例如,在学习《走月亮》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光、妈妈和孩子的画面,让学生们猜想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图片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想象月光下,孩子和妈妈散步的画面。现实生活中,随着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盛行,这样的画面真的越来越少了,学生们的记忆是否模糊了呢?在这种久违的感觉回归的前提下,学生们进入到文本中,体会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的同时感受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桥和拱桥,体会文本中的山之雄、林之静、水之香……在对文本中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涟漪,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感受文本中洋溢着的纯纯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亲情回归的呼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转变思路,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在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等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掘和剖析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在多元化、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文本中的内容、情感内涵等展开具体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中华之不振的现状;通过交流,目睹中华之不振的现实情境,感受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国民的生活状态,感受身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的情感。正是对本文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历史上原来还有如此不堪的一页,原来落后不仅会挨打,甚至会连身家性命都如同草芥,敌人打向你,你竟然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在多层次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在丰富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有效地强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但是阅读必须紧紧依靠和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在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中,真正实现学生情感的积极陶冶,学生认知体系的有效建构。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情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主要内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