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青
(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6)
月季(Rosachinensis Jacq.)是郑州市城市绿化美化的主要栽培灌木树种,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耐肥,花期长,花型多样,具有诱人的香气,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作贴花、花篮、花束等[1]。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和以往有很大转变,传统的“四季常绿”已过时,悄然转变为“四季有花”,这种理念已成为新的城市绿化方向。让城市彩化、花化、香化、美化已成为郑州市城市绿化所追求的目标[2~3]。月季品种众多,绚丽多彩,花姿花色多变,花期长,有大花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可以在不同环境、地形、场景中应用,能极大改善城市环境。月季在城市中主要用于建设专门的月季公园、城市公园和广场植物配置、街道两旁和街心花坛构建靓丽的道路景观、庭院、宾馆、会议场所、机关单位布景栽植[3]。但在月季栽培和管护过程中,由于城市生境与大自然相比相对恶化,植物多样性类群较少,种植密度相对较大,从而导致了月季白粉病普遍发生,局部危害程度十分严重,导致月季叶片卷曲,干枯脱落,嫩梢枯死,花朵开放受阻,严重影响月季植株生长发育和观赏。
月季白粉病(Chinese rose powdery mildew)由蔷薇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pannosa (WallrLev) Lev〕侵染引起的,该病菌除危害月季引发白粉病外,还可侵染玫瑰(Rosarugosa Thunb.)、蔷薇(Rosasp.)及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 L.)等多种植物。
2019年笔者组织有关人员对郑州市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月季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A月季白粉病4级分级标准分别记载发病级别,按B式计算其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并按C月季白粉病抗病性分级标准判断不同月季品种的抗病性能[4~5]。
A:月季白粉病4级分级标准:0级 叶片无病斑;1级 发病叶片低于5%;2级 发病叶片在5%~25%;3级 发病叶片在25%~50%。
B:病情指数=∑(病级株数×发病级别)÷(调查总株数×最高发病级别)×100%
C:月季白粉病抗病性分级标准:1级(免疫)不发病;2级(高抗)病情指数0%~5.0%;3级(中抗)病情指数5.0%~11.0%;4级(低抗)病情指数11.0%~21.0%;5级(感病)病情指数21.0%~50.0%;6级(高感)病情指数≥50.0%。
调查结果表明,在郑州市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有金色梦(Gold Fanlasie)、红衣主教(Kardinal),9303、摩纳哥公主(Princesse de Monaco)为高抗品种,亚历克红(Alecs Red)、希望(Kiboh)为中抗品种,萨蒙莎(Samanlha)、金凤凰(Golgen Phoenix)、香欢喜(Perfume Delight)为感病品种,查克红(Chuck Red)、梅朗胭脂(Rorge Meilland)为高感品种。
月季白粉病只危害月季的幼嫩器官,幼嫩的叶片、新抽出的嫩梢、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嫩的花梗等。偶有部分老化的叶片受害。幼嫩的叶片感染白粉病后,首先是叶片形成纤细状,畸形卷曲,皱缩,叶片加厚,叶柄缩短,茎间缩短,多形成丛叶。发病叶片失绿为紫红色。老叶染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病斑,并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状大病斑,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片,健病组织无明显界限。月季白粉病发病后期,病叶(病嫩梢)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霉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直至黑色,为病原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并散发出病菌子囊孢子。受害月季嫩梢及花梗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植株生长不同程度受阻,生长势明显衰弱,不能正常开花,失去观赏价值[1,6]。
月季白粉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病原菌有性世代蔷薇单丝壳属(Sphaerotheca)真菌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 (Wallr.) Lev.〕,隶属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发病后期病部产生黑色颗粒状菌落,为病原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病原菌闭囊壳球形、亚梨形、梨形,直径85~120μm,闭囊壳外常附有菌丝状附属丝。附属丝较少且短,暗棕色,具隔膜。子囊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无色,阔椭圆形、球形,大小为88~115 X69~75μm,内含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白尘粉孢菌(Oidium leucoconium Desmazieres),隶属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营养菌丝以断裂方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5~10个串生[7~9]。月季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1℃,最高温度为33℃;空气湿度对月季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影响很大,当湿度在98%~100%时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3%或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状态分生孢子萌发率则很低[10]。这说明在月季栽培生产中通过灌溉次数、灌水量的认为控制可以有效的调节月季生境的空气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
蔷薇单囊壳菌以菌丝体在病休眠芽、病枝叶等病残组织上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次年春季病原菌形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至月季萌动的芽体、刚抽发的嫩枝及幼嫩组织引起初次侵染。落入组织表面的病菌孢子形成吸器从月季表皮或气孔侵入,深入月季幼嫩组织内吸收营养进行增值,引起发病。初次侵染发病的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均可进行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11~12]。
①月季生存环境风速快,空气湿度大利于病菌孢子传播侵染,发病重;温度为20~25℃、湿度为97%~99%的条件下,发病快,故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②月季不同品种感病性差异很大,易感病的品种连片栽植,利于白粉病扩展蔓延和病害流行;③土壤中氮肥过多、钙肥、钾肥不足时发病较重。植株过密,生长幼嫩,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④管理粗放的月季园,越冬病菌量大,发病较重[11~12]。
在月季休眠期,彻底清除月季园中的枯枝、落叶、病果等,带出园外深埋或焚烧,并在早春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铲除芽鳞内的越冬病菌。
①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加施磷、钾肥的使用量,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②早春及时修剪和销毁所有死亡的感病枝梢,可以减少病原,发病初期及早摘除病叶、病梢。③加强栽培防治,密切注意园中土壤湿度,干旱时及时补充水分,过湿时注意排水和中耕散湿。④生长期适时进行修剪,去除过密枝,剪除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⑤科学布局月季品种,在同一时间内栽植的月季品种应尽量多样化,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免疫品种混合栽植、隔行栽植、点片栽植等,对减轻白粉病发生危害及流行速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药剂防治。一是要注意药剂的作用方式,保护性药剂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时施用,治疗性药剂应在发病后至发病高峰期施用;二是要使用物化性能良好的喷雾器械,并且要是药液充分混合均匀;三是药剂喷布整个植物表面,特别是月季幼嫩组织;四是喷药时间应在上午8~10时,下午16~19时进行,两次喷药间隔7~10 d,连喷2~3次。试验表明,10%世高WG,30%特富灵WP,40%丙硫菌唑SC、50%啶酰菌胺WG,25%乙嘧酚SC、20%烯肟·戊唑醇SC对月季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13~14]。另外也可用15%粉锈宁WP,50%甲基托布津WP,50%苯来特WP,30%氟菌唑WP等进行喷雾防治。50%硫悬浮剂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对防治月季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在发病初期施用,施用时应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温度在20~25℃用200~300倍液,温度在25~28℃时用300~400倍液,温度高于29℃用400~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