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蔡晓青
小学生产生错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存在歧义,在解题过程中造成题目条件对应偏差,从而出现错误;二是学生由于粗心等因素导致计算错误;三是学生完全没有理解知识点,张冠李戴,导致题目错解。根据不同错误的产生原因,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正确理解导致错误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计算题训练,减少因为个人因素导致的解题错误。总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关注力度,进行及时反馈和回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忽视错题的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根据教学情况统计显示,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学生因为粗心导致题目计算错误,比如“540÷5”,正确结果应为108,但是许多学生却误把结果计算为180。教师经过分析可得,学生是在计算过程中忘记如果第二位数不够除,应该补0 再进行商除。如果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遇见有多数同学存在此类问题,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习题训练中多补充类似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题目计算正确率。
二是学生对于题目知识点的对应过程出现偏差,这一般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条件及题目的特殊条件的发掘过程理解不足所导致的。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运用条件,以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提高对题目条件的敏感度,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错题的回顾,详细总结错题中知识点的运用。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应从错题中找到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用错题实现知识点的深入学习。
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点不明确而导致的题目错误现象,教师应该尤其重视。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环节的缺失,这样有目的性地直击学生薄弱点,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针对学生由于粗心犯的错误,教师要保持既不忽视又不过于重视的态度。小学生由于做题经验还不充足,在做题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题目做错,教师对于此类现象应保持理解的态度。同时,由于学生做题正确率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够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应该适度增加题目的训练量。对于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就可以进行错题的整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紧张氛围中,在提高解题速度的同时提高解题正确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所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避免粗心等现象再次导致错题的产生。
小学生的错误集中在应用题求解过程中,应用题由于解题过程复杂和条件繁多,往往会扰乱学生的做题思路,混乱的解题思路更加剧了学生“忙中出错”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为梳理解题思路有困难的同学提供数学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比如,教师在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题目条件的设置找寻变量关系,让学生理解题目。
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以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理解解题的全过程。对于解题思路不清导致的错误,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不囿于单一思路解题,让不同思路互相补充,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掌握,这样就能够减少学生此类错误出现的概率。
小学数学中存在着许多细碎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运用往往有一定条件,如果学生因为条件对应不上而造成题目错误,教师就应该尤为重视这种情况,因为它往往指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教师可以根据减缓讲课进度,深入剖析学生的易错点,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知识总结、异同点辨析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运用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错题原因。只有让学生理清知识点,才能在遇到类似题目时正确解答,避免错误再犯。